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著名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院士,作品融合了荒诞主义、存在主义和悬疑小说等元素,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具创新性的小说家之一,曾获法国美第奇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美国约翰•科林顿文学杰出贡献奖,并多次入围都柏林文学奖、布克奖、福克纳小说奖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他编剧的电影《烟》于199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最佳编剧奖,2012年,他成为第一位纽约市文学荣誉奖的获得者。
.
btr/译者
本名华健,生于上海,作家、译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主要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笔记》《迷走•神经》《迷你》《意思意思》等。主要译有保罗•奥斯特《冬日笔记》、萨奇《残酷极简思维》、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等。曾担任2012年大声展文学单元及2016年朱浩摄影展《就像电影一样》策展人。2014年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
穿越层层迷雾,对父亲、家庭、自我身份的追寻与省思。
第一部分《一个隐形人的画像》,清点已故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桩近六十年前的凶杀谜案,由此揭示了父亲难以捉摸的性格的秘密,从琐碎的遗迹和片断式的回忆,重构了那个总是缺席的人。第二部分《记忆之书》,视角与风格陡然一变,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反思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通过十三段“记忆之书”,彼此相联的往日事件,在诸多文学作品的互文间,对孤独、偶然、父性,甚至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和评论,将讲述的故事变成了对于写作者自我意识的反思。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保罗•奥斯特的艺术宣告,也是他创作的基石,所有故事的原点。
原文链接: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69052636.shtml 有些作家,比如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你读他的书有很大一部分乐趣来源于想看看这人怎么玩儿花样。至少在《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神谕之夜》这些小说里,奥斯特的后现代技巧、元叙事手段、再加...
评分今天,在隔了许多日子以后,再次翻开《孤独及其创造的》,继续翻阅这些剩余的章节,就像保罗书创作它的时候会中断书写许多日子一样,想着再继续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却是徒劳,这本书太过深刻,忍不住地去思考,在看到记忆之书第二章的时候,终于得停了下来,用脑,用...
评分[btr注] 作为译者,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看过好多遍,从译后记到书评也从不同角度写过好几篇。最近写的这一篇,主要想从奥斯特传记的后现代性的角度来谈谈这本书。 “在他的卧室壁橱里,我找到了几百张照片(……),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抽屉中。”“有本非常大的相册,用昂贵的皮...
评分近一百年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赫赫名著《逻辑哲学论》一书中写到: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应当保持沉默。近三十年前,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遭遇了父亲带给他的巨大沉默:父亲生前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完全隐形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他都无力或不...
评分在借给李大瓜之前赶快把这本书的书摘做完。 其实这本书里很多地方(第二部分《记忆之书》尤甚),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我也没明白。 不过,一个人在家里,静静地阅读时,对其中的很多句子,很有共鸣(第二部分《记忆之书》尤甚)。 作者说他的,不影响我自娱自乐。 也有可能像...
过去隐匿在物质对象中,在世上的漫游同时也是在我们自身内的漫游,我们踏进记忆空间的同时也走进了世界。但渴望并不会致使他人出现。
评分快拿出来卖吧,浙艺的绝版了一直买不到。 -《孤》既是一本谈论孤独的书,其本身也是孤独的产物。
评分人类所有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间里。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面对
评分从语言和文学常识的运用来看,奥斯特真是享受,但是一旦他的小说里掺杂着自己的事情就会变得“吐字不清”,一边想表达自己的意识,一边又害怕曝光太过希望能留点隐私,所以整个故事就会变得灰蒙蒙的,好像模糊不清的呓语。第一个故事比第二个故事要好很多,第二个故事里前面的问题更突出了。另外翻译真的不怎么好,影响到了阅读。
评分人类所有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间里。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面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