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新周刊》评出的「2018十大虚构类好书」中,位列第一。
故事始自2016年,结于1984年,地点为杭州。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往昔和今日。
小说的开头以一篇日记将读者快速引入剧情,随即在更漫长的时空里铺排出每个人物各自的命运和选择。离合悲欢,渐次上演。
整个故事以倒叙和正序两个方向并行而驰,「现实」维度愈发展,「历史」维度愈深 长,如两列疾驰的火车擦身而过......
【编辑说】
这是一个家族近40年的往事,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中国市民社会生与死、离与合、烟与尘的记忆。
这是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人生之难、人生之好、人生之不可追。书中描写的人世无可奈何的变迁,也带有一种特殊的生活的光亮,触动人心。
在这个故事中,命运有看似平淡实则令人心惊的伏笔,但阴影中亦有光彩与和煦。生活的样子最是平淡琐碎,不经历的人根本不懂得那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时,人们在书中的每个年代里都能找到更宏大的历史所投射的印迹,这些都化为普通人日常的感受,波澜不惊地汇入生活的河流。
【作家金宇澄说】
这本书唤起了读者对生活这股无形而强大推力的敬畏之情。
面对一去不返的时代,作者追索往昔,像探手于水,能充分感受它细密的波荡和余温。
【饶平如(《平如美棠》作者)说 】
希望这幅画可以留下一个中国人大家庭珍贵的相聚一刻。(配画见书中)
【阿德里亚诺·马达罗(Adriano Madaro)】
本书内封图片来自意大利摄影师阿德里亚诺·马达罗(Adriano Madaro),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杭州拍下这里的市民生活,拍下两个年轻人动人的瞬间。这是他所记录的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与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有着时代和内在感受的呼应。
《是梦》远离家族史小说的宏大叙事,承继了《繁花》一脉城市文学的生活口吻,讲述了从1984年到2017年间一个“半南半北”的移民家族的杭城生活,是80后作者张哲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就读者的阅读体验来说,《是梦》是多面的,不同的阅读视角折射出不同的面相...
评分 评分除外明提的曹雪芹大荒山无稽崖补天石 小时候玩的白茫茫的游戏 君山生日小朋友表演节目后天成心绪不宁 都是《红楼梦》的影子 吴漾是无恙的谐音 姜远已经带过吴漾见过素兰了
评分很特别的阅读体验,因为自幼儿园大班起直到高中这段时间(1988-2001)都在杭州长大,跟姜远这一辈完全是同代人,所以书中许多风物、用语,乃至那些年属于杭州的味道读来都格外亲切有感触。每一章同时出现的"当前"和"过去",以及渐次拉开的时间差距让人在越来越强的对比中无可奈何地感慨"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过",也更加怀念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美好一一不光是大时代也是小家庭的美好一一没有病痛折磨,没有长辈离世,亲友情笃意厚,父母尚未衰老,自己无忧自在,就像书中有一段说如果一切能停在这个最好的时候不再往前该有多好。笔记摘了很多,实在是每读几页便唤起回忆触中心事。很多东西心里其实一早便想过,很多往事夜深人静时也会在脑中浮游,只是到了这个年纪看到被人托诸文字在纸上如此生动讲出细细忆及,感动之余也惟有感激而已
评分除外明提的曹雪芹大荒山无稽崖补天石 小时候玩的白茫茫的游戏 君山生日小朋友表演节目后天成心绪不宁 都是《红楼梦》的影子 吴漾是无恙的谐音 姜远已经带过吴漾见过素兰了
评分令我震惊的一部有着显著地域特色却可以形成通感的世情小说。 震惊之处在于:1、和《繁花》同宗。2、运笔温润且细致。3、书写时心意纯良。4、氛围营造能力超级好。5、笔力深厚且考究。6、让城市与人生同步。7、缅怀与追悼的指向。8、敢于铺陈又懂得收回。9,、最重要的是张哲34岁就写了一部超越自己年龄的作品。尽管他认为他的年纪已经够大了。。。。。
评分很特别的阅读体验,因为自幼儿园大班起直到高中这段时间(1988-2001)都在杭州长大,跟姜远这一辈完全是同代人,所以书中许多风物、用语,乃至那些年属于杭州的味道读来都格外亲切有感触。每一章同时出现的"当前"和"过去",以及渐次拉开的时间差距让人在越来越强的对比中无可奈何地感慨"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过",也更加怀念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美好一一不光是大时代也是小家庭的美好一一没有病痛折磨,没有长辈离世,亲友情笃意厚,父母尚未衰老,自己无忧自在,就像书中有一段说如果一切能停在这个最好的时候不再往前该有多好。笔记摘了很多,实在是每读几页便唤起回忆触中心事。很多东西心里其实一早便想过,很多往事夜深人静时也会在脑中浮游,只是到了这个年纪看到被人托诸文字在纸上如此生动讲出细细忆及,感动之余也惟有感激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