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岩,女,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79年2月生,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网络传播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海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海口市社科联项目1项。出版著作3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发表于2024-11-21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科幻 文学 刘慈欣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后现代 中国文学史
刘慈欣的《三体》在对未来的灾难与危机的描写中创造了幻想世界,其意义在于使人类对未来的灾难有戒心和免疫力,并保持对光明和希望的憧憬。刘慈欣的小说不仅是科学主义“硬科幻”的代表,也蕴含着关注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幻文学对现实与未来的想象力,对历史社会的赋形和叙事能力,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文学性”,必将对既有文学创作格局产生冲击。以刘慈欣为代表的当下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既可以促使我们在全新语境下重新思考“纯文学”的现状,又可以促使我们从“科幻文学”对“未来”的想象中反思我们对于历史和当下的理解;它既与今日“科幻”题材电视、电影的风行有着相当的关联,又与所谓“技术文化”、“赛博格”、“后人类”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密不可分;它固然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后现代转向”的标本,但显然又是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体现——在此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聚合点”上,刘慈欣创作的“文化”意义,也就格外值得多加深究。
16年的论文集,期末应付读书报告。我上次判断中国SF的创作者、研究者、大众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割裂,但有意思的是,这看似“割裂”的三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大众的主流意识似乎仍把SF作为“预言”,着重于电影的特效和景观层面,这种意识影响了中国科幻电影对于科幻小说的改编/诠释(以刘氏为主)。其次,本书固然有几处精彩的论述,但大部分云里雾里,我深感很多思路与我自己对PKD的分析隔阂深重。于是,研究者的解读在多大程度上是削减空间,而非增添空间,就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了!在这三部分的相互交织下产生了19年盛况空前的诸多“科幻大会”,固然异彩纷呈,但长远发展或许不能仅仅依赖于此。总的来说,对于SF本身来说,保持其定义的开放性,而不是给自己画界限,不断注入新的东西,可能非常重要。
评分三星半,因为开幕词和闭幕词而看,许多篇论文都在为刘慈欣的小说辩护,最明显的就是那篇从《三体》遭诟病到认为文学性应该臣服科幻小说的,刘慈欣成为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的代名词。也有几篇是写的可以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我也没读过几篇,不是很了解,所以有这些问题”。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宏大叙事的讨论,援引了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但讨论这么多都抵不过刘大先发在《小说评论》上的那一篇。直到最后的“圆桌讨论”才提到一句刘慈欣说自己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这种对技术和工具理性的崇拜和他对价值理性的拷问与关注是密切相关更是他创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他作品思想上争议比较大的原因。但这么重要的一点也就蜻蜓点水的过去了,还要自保性地加一句“反省技术,绝不是反技术”
评分一次纪念
评分16年的论文集,期末应付读书报告。我上次判断中国SF的创作者、研究者、大众可能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割裂,但有意思的是,这看似“割裂”的三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大众的主流意识似乎仍把SF作为“预言”,着重于电影的特效和景观层面,这种意识影响了中国科幻电影对于科幻小说的改编/诠释(以刘氏为主)。其次,本书固然有几处精彩的论述,但大部分云里雾里,我深感很多思路与我自己对PKD的分析隔阂深重。于是,研究者的解读在多大程度上是削减空间,而非增添空间,就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了!在这三部分的相互交织下产生了19年盛况空前的诸多“科幻大会”,固然异彩纷呈,但长远发展或许不能仅仅依赖于此。总的来说,对于SF本身来说,保持其定义的开放性,而不是给自己画界限,不断注入新的东西,可能非常重要。
评分一次纪念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