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多次受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主持多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数百篇论文。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致力于推动创立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主张从供给端发力,加大制度创新,优化要素供给,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表于2025-01-22
彼岸情怀此岸言:创新发展演讲访谈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经济学 访谈录 演讲集 未知 0.经济
本书收入的主要是贾康2014 年以来,特别是2015—2016 年的一些演讲与访谈内容,与已有的公开出版物基本上不发生重合,力求保持原来的现场氛围,愿能成为一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混合体。
★自 序
贾 康
人们常引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之会感叹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目眩神迷之中,人生的体验、多是落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两三”。人生于何世,全然无法选择,读书人的际遇感、时代感常是一种最强烈的历史感,也是一种最无奈的宿命感—星移斗转,时移世易,充满矛盾的世界之不可逆的时代演变,即是历史亘古不易的道理,只是莫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是“50 后”的一介书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虽未尝经历1949 年之前的战火狼烟、峥嵘岁月,却也曾随激越而优美的少先队队歌,在红旗下宣誓“时刻准备着”;少年时,即伴着一段一段的“最高指示”参加一波一波的运动,后又胸怀战天斗地的豪情奔赴农村,得知社会底层艰辛痛苦;再后来,感谢时运惠顾走进军旅,经受了严酷而心境充实的磨炼。当我以京西矿务局产业工人的身份工作数年之后,欣逢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到来:高考恢复改变了我的命运,出现了如今自己想来仍是人生轨迹上最重要的节点—进入大学的知识殿堂,圆一个血液中无可救药地植入了求知基因的中国读书人之梦。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一向坚守的信条,读书学习、思考求知既是人生的必然需要,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支撑。时代的潮流推着我在大学之后接读研究生,并以财政经济的专业定位,进入“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工作过程,又在种种机缘织成的挫折与幸运、奋进与无奈、忧郁与欣慰、出世与入世的人生画卷中,得览全球信息,置身祖国变革大潮,力求贡献点滴,不负光阴逆旅。我从80 年代的“中青年研究工作者”之一员,到阴差阳错地担当财政部门研究机构管理者身份前后20 年,再到终于超脱地定位于纯粹的学者而继续求索,意想发挥一点“余热”,正是“往者无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年过六十后的这两三年,我得以更多地按自己的选择参加研究和交流活动。演讲内容,拜新的信息处理方式之赐,往往可较快地生成录音整理稿或速记整理稿,再借助自媒体与出版物等形式来扩大交流。不少朋友反映,有别于我过去多年间已形成的为数不少的专著与论文,这些更口语化、更求深入浅出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愿所求的演讲稿,常常伴有更鲜活、生动的信息元素以及对读者的亲和感。虽然我原来最看重的还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后形成的那些文字,但注意到为适应现今飞速变化的人际交流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确应有意识地更多寻求雅俗共赏、更不“端着”的一类特点及形式。在和同事努力创构新供给经济学框架、出版相关专著之后,按另一种风格类型把我不同场合演讲内容整理成书的《供给侧改革十讲》,颇获社会积极评价,而且还意想不到地被评为国家精品出版物。我在感谢出版界领导和朋友的厚爱与宝贵支持的心境之下,现愿把另外一些可选出的或长或短、不同侧重的演讲、访谈稿,再作结集出版,以就教于更广大的读者。
这本书名为“彼岸情怀此岸言”的演讲、访谈录,收入的主要是我2014 年以来,特别是2015—2016 年的一些演讲与访谈内容,与已有的公开出版物基本上不发生重合,力求保持原来的现场氛围,愿能成为一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混合体。
之所以有“彼岸情怀此岸言”的书名,自己确是基于一番思忖的。我所言者,虽不可能句句都出于细密推敲,但基本的思维框架、逻辑结论、观点取向、思路建议,确实还是来自几十年来以学者定位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深思熟虑;虽可能不免种种“一得之见”的局限,但一定是自己主观意愿上“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形成的力求中肯、有用之言,实也是怀抱基于读书人书香根柢的“彼岸情怀”,而试给出的关于此岸世界的论说,表达着理想主义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诉求。所发议论,所述观点,指向必是现世的种种“问题”,是植根于自身“仰望星空”后“认识世界”的水平、想尽可能产生有益的建设性,助益于“脚踏实地”地“改造世界”,来奉献于有同样诉求或类似关注的人们。
少时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就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相对照的历史感与思想者博大的情怀。彼岸世界是价值的、理想的,此岸世界是经验的、现实的,沟通两岸的努力永远存在,永远不会完结,永远处于激情与痛苦、憧憬与焦灼、壮志凌云与人生苦短、天地有道而世事无常的矛盾混合物状态。如果比照宗教范畴,似也可喻拟为冥冥宇宙间人的“出世”与“入世”之异:无出世情怀,不能持宁静致远、万物无争的心绪,则为过俗;无入世言行,无法行悲悯生灵、利乐众生的愿求,则为空雅。以佛学境界语“出世”与“入世”,多少可联系我所认为人生应求的“彼岸情怀”与“此岸作为”的汇合。九华山间巨大横幅“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所表达的宏愿,与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未来世界应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其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当年表述为“解放全人类”),难道不是相通的吗?
我陆续经过“ 而立”、“不惑”、“知天命”之年,得入“耳顺”之境,思初心、想宏愿,自认为应可超脱于尘世恩怨,既不纠结于功名利禄、不局限于流俗趣味,亦不蒙昧于书斋自赏、不满足于羽毛爱惜。所感叹者,“欲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在历史和时代的宿命面前,个人实在太渺小,但依“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之初心,秉持学者立场和读书人定位,还是应当“出则大彻大悟,入则有理有策”,力求有一点建设性的认识成果。
站此岸,遥望彼岸,是为自序。
彼岸情怀此岸言:创新发展演讲访谈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