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福,男,1975年11月出生,福建安溪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福建省植物学会理事,福建省园艺学会理事,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泉州市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生物学会副秘书长,泉州市科技咨询与评估专家等。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生理生态和生物技术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或参研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多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细胞工程》(主编)和《植物学》(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3项,获泉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泉州市专利奖和泉州市文创科技创新奖各1项。
王文建,男,1970年8月出生,福建安溪人,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现任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工作,主持或为主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市县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0多项,参与《中国茶树品种志》编写,在《亚热带农业研究》、《福建茶叶》、《茶叶科学技术》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1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4项,2014年获“泉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黄昆,男,1985年10月出生,福建武夷山人,现任武夷山市仙茗岩茶厂法人代表,2017年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茶叶班成员。从小受武夷岩茶文化熏陶,熟悉武夷岩茶生产、加工、焙制等工艺,精通武夷岩茶审评。承担仙茗岩茶厂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参与福建省产业技术联合创新计划专项“武夷山大红袍航天育种与产业化”等10多项课题研究。产品在武夷山市及国际各类茶业评比中多次获奖,2011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获金、银、铜奖。
发表于2025-01-07
《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图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茶叶 图鉴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茶树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也成为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优良的茶树品种是茶叶高效生产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选育并推广茶树良种是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茶叶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育种是对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在长期栽培利用过程中,经过自然深化和人工选择,人们培育出丰富多彩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雄厚的基因库。育种工作者利用传统的选育种途径,并结合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速育种进程,创制出花色繁多、品种各异的茶树种质,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茶树地方种质资源的全面认识(包括形态特征、基因信息等方面),以及茶树无系列的推广,许多具有特异性状和功能的地方种质资源流失,影响了茶树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开展茶树种质资源实地调查、种质保存,以及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对丰富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以及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乌龙茶种质资源是我国茶树资源库中的瑰宝。乌龙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经过乌龙茶产区人们的长期利用、创新和多茶类生产,闽南、、粤东和台湾4个地区的乌龙茶种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科技工作者深入茶区对主要地方种质和野生茶树进行普查、鉴定与征集,及时发掘、收集与保存一批稀有和特异种质的乌龙茶材料,并建立乌龙茶种质资源圃,促使我国在乌龙茶种质资前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开展乌龙茶 “两特”(品质特优 、利用价值特殊)资原的发掘、鉴定 、创新与利用仍是今后的工作任务。另外,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利用 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乌龙茶种质资源将更加绚丽多彩。展望 21 世纪 ,乌龙茶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最受欢迎的世界性茶饮料。乌龙茶种质的研究将促进乌龙茶产 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乌龙茶“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多年来,编者深入乌龙茶产区实地调查,收集种质资源图片和相关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甄选出乌龙茶种质 200 多份 ,并总结出中国乌龙茶产区(主要是福建省)乌龙茶种质的形态 多样性和选育品种的形态特征、图鉴内容包括中国乌龙茶的起源与发展、种质来源、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品质特征、部分古茶树等,为乌龙茶种质创 新与利用 提供理论参考。
本图鉴集学术性、实用性、易读性于一体,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版式新颖、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以作为茶叶生产者 、技木推广人员、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的技术手册,也可以作为农业院校茶学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乌龙茶种质资源图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