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塞繆爾•羅森•加德納,英格蘭傑齣政治傢剋倫威爾的後裔,英國曆史學傢,清教徒革命和英格蘭內戰研究方麵最權威的專傢。他畢生緻力於17世紀英格蘭史研究。他曾任倫敦國王學院近代史教授、《英國曆史評論》主編。在曆史研究中,他重視原始資料的搜集,曾赴巴黎、羅馬、布魯塞爾、威尼斯和锡曼卡斯等處查閱多種文獻資料。
譯者簡介
王晉瑞,博士,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翻譯係主任,長期從事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活動,研究方嚮為語言對比與翻譯,實踐專長為人文社科翻譯,曾主編翻譯教材一部,齣版譯著三部,在國內外各級期刊上公開發錶翻譯研究相關學術論文十餘篇,主持省級翻譯研究課題一項,參與省級翻譯研究課題兩項。
神聖羅馬帝國內戰是如何從波希米亞革命階段(1618—1624)一步步發展到丹麥參戰階段(1625—1629)、瑞典參戰階段(1630—1635)與全歐混戰階段(1636—1648)的?這場幾乎囊括整個歐洲的大戰是如何從宗教戰爭蛻變成爭霸戰爭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如何在波旁王室與哈布斯堡王室廝殺中應驗的?傑齣的軍事傢到底是如何影響曆史進程的?“威斯特伐利亞體係”下的戰後格局為什麼不能長久維係和平而隻是更大戰爭爆發的休養生息期?
《波士頓周六晚報》:“這是一部寫實主義史學巨著。它將恢弘的曆史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如此震撼心靈、引人入勝的作品並不多。”
《聖公會報》“以簡潔生動的語言講述特殊時代驚心動魄的故事,隻有這部作品真正做到瞭。”
研究英格蘭內戰、清教徒革命權威學者塞繆爾•羅森•加德納的代錶作品
哈布斯堡傢族歐洲霸權終結、法蘭西歐洲霸權建立的全景式記錄
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歐洲近代史專業學生必讀書目
《波士頓周六晚報》《聖公會報》聯袂推薦
第1節 神聖羅馬帝國的憲政製度
16世紀和17世紀,德意誌民族大一統的多數條件已經具備,隻可惜真正意義上的國傢機構尚未形成。當時,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類似於英格蘭國王的皇帝,也有類似於英格蘭議會的立法機構,但這些都是錶麵上的相似,本質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七位選帝侯選齣。在七位選帝侯中,三位來自教會:美因茨大主教、特裏爾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四位來自世俗世界:巴拉丁選帝侯、薩剋森公爵、勃蘭登堡公爵、波希米亞國王。從理論上講,當選的皇帝應該像尤裏烏斯·愷撒和君士坦丁大帝那樣,可以掌控世界,或者至少像查理曼大帝和奧托大帝那樣統治整個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濛德臨終前曾經下令,他的遺體需讓臣民瞻仰幾天後方可安葬,好讓他們知道“掌控天下的皇帝駕崩瞭”。腓特烈三世登基時,諸選帝侯對他說:“我們選擇陛下您來一統基督世界。”但事實上,鮮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我們談論的這段曆史時期內,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徒有至尊之名,絕沒有我們想象中應該擁有的至尊權力。查理曼大帝加冕前隻是一國之王而已,但通過不斷徵戰,卻逐步統治瞭大半個西歐,其統治地位也得到瞭各王國的認可。後來,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於是,他們就不能再行使皇帝的權力統治包括德意誌在內的各王國瞭。德意誌曆史上偉大的君主亨利一世根本就沒做過皇帝。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大帝之後,雖然德意誌境內的國王不斷前往羅馬,覲見教皇,索要皇權,並且確實在亞琛或法蘭剋福戴上過特殊的皇冠,但即便如此,也徒有皇帝之名,並無皇帝之實權。
因此,16世紀或17世紀的作傢在談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時,實際上是指德意誌國王的權力。同理,他們談論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就是指今日的德國及其周邊的一些地區。這些地區包括瑞士、荷蘭、洛林、東勃艮第(或弗朗什-孔代)。除去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部分地區外,今日的德國已不包括上述地區。而在意大利行使王權、徵收稅賦的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是意大利的國王,即倫巴第鐵王冠佩戴者。據傳,鐵王冠是由耶穌受難十字架上的鐵釘冶製而成的。
雖然我們可以拋開當時作傢們所使用的模糊稱謂,換用新的稱謂去指代曆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此舉並不明智,因為不熟悉神聖羅馬帝國曆史的人在我們使用新的稱謂後,很難將其與既有的史實聯係到一起。因此,神聖羅馬帝國後期,盡管皇帝的身份有其特殊性,但我們並沒有用新的稱謂去指稱這一時期的皇帝。此外,神聖羅馬帝國的曆史比較復雜,皇帝的稱謂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內涵。這就提醒我們,指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時,要遵循世代一緻的原則,不可脫離傳統。我們隻需記住:神聖羅馬帝國後期,皇帝的權力和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或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權力相當,而與愷撒或君士坦丁大帝的權力相比,就相去甚遠瞭。15世紀的一部法典中有這樣一句錶述—“除去皇帝的權力”。在古羅馬立法者的眼中,這句錶述簡直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過,緊隨該錶述之後的是“誰還可以說‘這座房子是我的,這個村莊是我的’呢?”不過,公爵、主教、伯爵和城邦主都能從皇帝那裏獲得封地,他們對此非常滿意,因為這實際上就架空瞭皇帝的權力。因此,盡管皇帝名義上掌控著整個帝國,但其權力甚微。自中世紀以來,情況一直如此,這也是西歐封建王權的一大特徵。由此可見,這樣的皇帝既無法成為大一統帝國的君主,也保護不瞭其疆域內所有農民和小市民的權益,更無力改變他們在封建等級製度下處於底層的命運。
實際上,神聖羅馬帝國的直屬諸侯幾乎可以算獨立的君主。像10世紀法蘭剋的諾曼底公爵和15世紀法蘭西的勃艮第公爵就擁有君主般的權力。就像英格蘭和法蘭西的國王那樣,神聖羅馬帝國的直屬諸侯彼此之間時有爭吵,甚至可能會發生戰爭。他們自己屬地上的臣民如果想要覲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必須徵得他們的同意後方可成行。
15世紀初,復興神聖羅馬帝國皇權並重振皇帝的威嚴看上去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雖然期盼德意誌國王一統天下、重返羅馬帝國輝煌時期隻能是個夢想,但德意誌人民希望民族能夠統一的情感遲早有一天還是要到來的。而到那一刻,他們會強烈希望作為統治者的國王能夠錶現齣非凡的政治智慧和絕對的君主威嚴,以維護德意誌民族的統一和安全。然而,德意誌人最終並沒有等來這樣一位有作為的君主,這也是德意誌民族最終走嚮分裂並在三十年戰爭後分崩離析徹底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中葉,神聖羅馬帝國嘗試著引入議會製度,並設立帝國議會這樣的機構,從而結束長期的無政府狀態。但各諸侯那些稟賦聰明的政治傢們根本就不想貫徹代錶所有人民的思想。原來的封建貴族議會上隻能看到帝國的各直屬諸侯,現在的帝國議會上情況亦是如此,隻不過現在的帝國議會號稱“常設性機構”而已。
因此,各諸侯領地上的臣民無權參加帝國議會。無論有怎樣的意願或意見,在國傢政策製定層麵上他們都沒有發言權。帝國議會也不會考慮來自英格蘭代錶的訴求。當權者比任何階層都要強大,有將城鎮與鄉村、國王與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的能力。英格蘭代錶雖然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做獨立的諸侯,但也不至於就弱小到甘願接受當權者製定的所有法令。帝國議會甚至沒有給那些實力較弱的直屬諸侯留有席位。譬如,金雀花王朝初期的男爵就沒有資格參加帝國會議,盡管他們和巴伐利亞公爵或薩剋森選帝侯一樣,都是直接從皇帝那裏獲得封地。不過,他們的實力確實有限,其封地僅有幾平方英裏,所以在帝國議會中自然不大可能占有一席之地。
這樣的帝國議會實質上更像是歐洲主權國傢的代錶大會,而與英國議會的性質不同。帝國議會的成員均握有實權,可能會討論民眾的訴求,也可能不會。即便討論民眾的訴求,他們也更願意在自己領地的內部議會中解決問題。薩剋森公爵、黑森伯爵或奧地利大公知道,所有的稅務徵收、軍隊訓練、教俗物品供應等問題都需在德纍斯頓、卡塞爾或維也納的宮廷內自行解決,而不能指望帝國議會來做這些事。反之,盡管某位諸侯可能犯瞭眾怒,遭到瞭其他諸侯的譴責,但帝國議會也很難處置他。雖然帝國議會名義上可以封殺他,將他逐齣諸侯圈子,但如果他的實力雄厚,並且有強大的朋友相助,那麼封殺令就很難真正地執行下去。這時就有必要嚮他開戰。不過,這種戰爭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盡管如此,15世紀末、16世紀初帝國議會還是取得瞭一定的進步。在帝國各諸侯的提議下,帝國法院成立瞭,負責協調各領地諸侯之間的矛盾,並針對産生的問題和發生的衝突做齣閤理的判決。為瞭有效地執行法庭的判決,神聖羅馬帝國的各直屬諸侯和城邦被分成幾個大區。在帝國議會中,每個大區的諸侯和城邦主都擁有發言權。他們還可以召開大區的內部會議,組建軍隊以維持大區的社會秩序。
世俗諸侯、教會諸侯以及直屬城邦市民構成瞭神聖羅馬帝國的三大階層。在參加帝國議會時,三大階層要分彆在各自的議院內進行投票。第一議院由七位選帝侯組成,但隻有在選舉皇帝時,七位選帝侯纔會同時齣席,平常的立法或協調工作會議上,波希米亞國王是不齣席的,齣席的是其他六位選帝侯。第二議院為諸侯議院,由帝國議會中所有世俗諸侯和教會諸侯組成。第三議院由自由城邦的代錶組成,這是最能代錶普通大眾利益的議院,但該議院議員的地位明顯不如另外兩院議員的地位高。某項提議隻有在選帝侯議院和諸侯議院同意通過時,纔會遞至第三議院進行錶決。
這種議會製度幾乎是專為各諸侯和選帝侯而服務的,存在著極大的漏洞。帝國議會、各大區法院以及帝國法院幾乎全部為各大諸侯和選帝侯所控製,他們擁有最大的發言權。在平常時期,這種議會製度也許不會引發什麼危險,但到瞭非常時期,一旦齣現席捲整個帝國的運動,帝國就會分裂為對峙的雙方:一方是德意誌民族的普通大眾,一方是各路諸侯和選帝侯組成的利益集團。這種情況發生後,上述議會製度很難保證國傢的和諧與穩定。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英格蘭,國王可以通過封新貴族的方式壓製上議院中敵對貴族的勢力,各選區也可通過重新選舉的方式改變下議院中敵對勢力占優的局麵。但神聖羅馬帝國沒有下議院。如果皇帝試圖從實力不濟的直屬領地中新封諸侯,並以此來鉗製帝國議會中的實權派,那麼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成為世人的笑柄。
發表於2024-12-22
三十年戰爭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三十年戰爭史》是英國曆史學傢塞繆爾·羅森·加德納所著的一本關於三十年戰爭的史學,是哈布斯堡傢族終結歐洲霸權地位以及法蘭式製霸歐洲大陸的全景式記錄曆史書。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傢混戰,也是曆史上全歐洲...
評分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間存在的地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君主製帝國,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瞭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和、勃艮第還有弗裏西亞。 962年,德意誌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
評分《三十年戰爭史》是英國曆史學傢塞繆爾·羅森·加德納所著的一本關於三十年戰爭的史學,是哈布斯堡傢族終結歐洲霸權地位以及法蘭式製霸歐洲大陸的全景式記錄曆史書。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傢混戰,也是曆史上全歐洲...
評分《三十年戰爭史》是英國曆史學傢塞繆爾·羅森·加德納所著的一本關於三十年戰爭的史學,是哈布斯堡傢族終結歐洲霸權地位以及法蘭式製霸歐洲大陸的全景式記錄曆史書。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傢混戰,也是曆史上全歐洲...
評分人類自誕生以來,關於人的戰爭就從不停止。從最原始的部落爭奪,到而今的貿易戰爭,領土主權戰爭,這些戰爭大大小小,都在世界曆史上連番上演。 人類為什麼要有戰爭?提到戰爭這個字眼,總是代錶著一種挑釁,和一種殘酷。戰爭意味著兩個甚至更多的國傢將會麵臨一場生死從亡,但...
圖書標籤: 曆史 歐洲史 德國 戰爭史 三十年戰爭 軍事史 歐洲 戰爭
PhilTsai (閤肥) 2016-03-21 什麼樣的書得結閤年代來看,一個捷剋人,不遠萬裏來到奧地利,為瞭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統一,為瞭皇帝去對抗新教聯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評分不知道為什麼國內老是翻譯這種齣版瞭上百年、老掉牙的曆史書?此書並非經典,已完全過時,隻能騙騙不懂歐洲曆史的外行
評分在手機購物車裏待瞭好幾天 終於忍不住買來看瞭 好好看
評分簡明扼要的講述瞭德意誌三十年戰爭的始末。核心的論調就是宗教衝突是三十年戰爭的起因,而這樣的宗教衝突其實也是天主教保守勢力為代錶的哈布斯堡傢族與新興的自由城邦、世俗諸侯間的較量。但是沒有一方能站在德意誌民族的立場上用寬鬆的宗教政策來實現民族統一,反而成為外國勢力不斷滲透的戰場,實在引以為戒。
評分這是一部寫實主義史學巨著。看這位曆史的小姑娘如何呈現自己真實的一麵。
三十年戰爭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