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鲁大维(David M. Robinson),美国柯盖德大学何鸿毅家族基金讲座亚洲研究暨历史教授、富布莱特(Fulbright)学术交流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国史、军制史以及近代东亚的外交实践等。著有《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匪徒、宦官与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乱与经济暴动》、《明朝宫廷的尚武展示》、《乱中求治:韩国理学家郑传道及其时代》等论著。
【译者简介】
李梅花,延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首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杜克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跨国人口流动。
蒙古帝国的兴起构成了全球史的一隅,14世纪中期帝国的衰落同样在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东北亚作为蒙古帝国重要的一部分,理解其发展进程对于我们认识蒙古帝国的性质和14世纪中期新出现的“后帝国”时代大有裨益。全书介绍了东亚大陆上的势力版图,如东部的高丽王朝、中南部的南宋、金、西夏、大理国的联动,特别是蒙古大军如飓风般横扫东亚之后,挥师东进朝鲜半岛的精彩历史。
作者重构了14世纪国际秩序中开京、辽东和大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书名中的黄昏,寓意着蒙古帝国时代辉煌与夕阳西下的晚景在东亚文明圈中的折射。
蒙古的崛起始自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而蒙古帝国成立之后,在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局面的同时,也开始发动对外战争以图扩张,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财产。一系列的扩张战争由此开始。在国内,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灭...
评分本书作者鲁大维是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在这本书出预告的时候我就十分期待。本书以区域的角度,对元末与高丽的关系做了十分顺畅的叙述,尤其是第三章“高丽与大元兀鲁思”、第四章“红巾军战争”、第五章“风口浪尖”,读起来十分痛快。关于这本书的优点已经有很多人谈了,书...
评分转载自:《上海书评》微信公众号 “蒙古帝国史是世界史,反之亦然。”梅天穆(Timothy May)如是总结。他回顾了约翰·安德鲁·波伊勒(John Andrew Boyle)的“蒙古世界帝国”理念、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对蒙古史研究中亚史料的强调、林蔚(Arthur Waldron)论及的蒙古是...
评分此书引用资料翔实,叙事引人入胜,值得一读。作者似乎主要是回应韩国民族主义视角下的元丽关系史研究,跳出韩国学界片面的对抗(或压迫-反压迫)模式,从整个蒙古帝国的视角来看待元丽之间相爱相杀的甥舅关系和利益纠葛,说明高丽跳不出蒙古帝国的手掌心。此外,在阅读过程中,...
评分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在宏大历史的叙事之外,边缘角落的故事如何矫正历史的观感?在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120本入围书单中,《帝国的暮光》就将历史的目光,注视到一个被忽视的角落中,以小见大,颠覆传统的历史认知。 我们给这部文学作品的推荐语是:《帝国的暮光》试图挑战...
其实更想看西亚和欧洲在蒙古治下的历史。。。。。
评分翻完感觉意犹未尽,简短了点,以及保保是察罕的外甥还是侄子?
评分好题目没写好,论述很多,关键是没有整合,读下来其实还是不知道蒙古统治下的东北亚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其中涉及到几方力量,这些力量是怎么形成、发展以及博弈的;蒙古与高丽之间的交流的机制以及互动方法;红巾军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蒙古政治文化的遗存等等。研究的架子参考一下其他学者的就可以搭起来。整本书读起来太费劲,也少有作者自己的整理与观点。此外,译者对蒙元史不了解,编辑也有锅,一些错误其实好好核对一下不至于出现。
评分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这么低,难道是因为翻译问题?个人认为,本书的内容,视角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可能还是因为我对元与高丽关系了解不多。在谭本的中国历史地图里,高丽并没有被算入元的统治范围,但本书表明,元对高丽的影响和控制还是挺强的。最可笑的是,某些明粉一天到晚刷到朝鲜就发朝鲜是明朝的狗的梗,但实际上,明代对朝鲜的控制,可是远远不及元对高丽的控制的。其次,红巾军的暴行其实和明末的起义军,清末的太平天国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红巾军反胡的民族主义口号,才让其得到很多皇汉的鼓吹
评分写蒙元影响下高丽王朝晚期的书比较稀少,依然是大元兀鲁思世界性帝国的视角。蒙古直接或间接统治下的东北亚地区的政权界限非常模糊,由于蒙元给予帝国贵族极大自治的特性,该地区实质是各军事权贵操控下的角斗场,某国一味地论证高丽此时期相对于蒙元的国家独立性其实意义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