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
1927年初,巴金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此后,创作了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杂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笔耕不辍。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进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还写出了《随想录》等富于哲理的巨著。
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发表于2025-02-08
随想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也是《随想录》 1.坦诚以待 说到巴金,当然不能说不喜欢,但是在新文学的重要作家里,我不会把他排到前几名。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品味和喜好,比如当我读到郁达夫的小说,也会深深喜爱,读到凌淑华,也会着迷。自然也有看到陈丹青和韩寒在对话中批评巴金等人没有什么文学素...
评分这本书其实是巴金先生在文革后的几册随笔,散文的综合的集子;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巴金全集》的第十六卷,收录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 我读完了《随想录》,《探索集》读了一半。 最初接触随想录,是读中学的时候,现在回忆起...
评分 评分读完此书, 我知道文学作品的作用 我被作者叙述的事情深深打动了 我的思想得到升华。 这是唯一一部让我心灵震撼的书。 我觉得,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当代很多人缺乏很多东西, 而这本书可以弥补这些缺乏的东西。
评分巴金晚年一再重复“讲真话”,不忘过去,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随想录》与《再思录》是巴老留给读者最后的礼物。 巴金谈起自己早年每出一部小说,总要加上“序”“跋”“前言”“后记”“代跋”……说今天看来太唠叨,作品自己会说话。我想我理解巴老的做法。...
图书标签: 巴金 现当代文学 讲真话的不朽之作 现在还需要的真话
巴金编著的《随想录:合订精装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五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老头儿对于文革,对于过去的碎碎念。
评分老头儿对于文革,对于过去的碎碎念。
评分十年浩劫 风烛残年的老人 仍有着莫大的勇气与热忱 朴素的语言 热烈的感情 自愧弗如
评分这版的装帧设计挺好看
评分一个“笔重千斤”,一日只能勉力写二三百字的老人,需要多少经历与苦痛才有这么多不得不说之语。厚厚一本合订本,断断续续用了一周多读完,是有很多看似重复细碎的话,但那种情绪的真挚和深厚着实感人。巴老反反复复说他的很多心愿,其中有要建一座文革博物馆,为了前人,为了后人。但今天,这样的心愿似乎更加难以实现了,我们这些后人主动或被动的不知情也不再记住。因为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的原因,在同龄人中对这一段历史或许算是了解较多的,面对今日的很多情形,更感要有一座这样的实在或心理“博物馆”之必要,可人,总会忘记不想记住的事,也总有人不想让你记住,历史,或许真的无法避免的需要一遍遍重演。
随想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