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卫·艾杰顿 (David Edgerton )
英国权威历史学家,于帝国理工学院创办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并担任主任及汉斯·劳辛讲席教授(Hans Rausing Professor),后随该中心一同转至伦敦国王学院,著有《战争之国:1920—1970的不列颠》《老科技的全球史》等。
译者 李尚仁
帝国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博士,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帝国的医师》,译有《老科技的全球史》《欧洲医疗五百年》《科伦医师吐真言:医学争议教我们的二三事》等。
发表于2025-01-22
老科技的全球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个本书的英文版写的是相当的好,在美国这边被认为是科普佳作,简单,直白。 上海科技一直也是个不错的出版社,但是不知道这次是哪个编辑头脑一热找了这么个翻译,翻译质量明显不行,有这么几点: 1.名义上有两个译者,但是第二个从头到尾都没有交代到底做了什么,连译者的话...
评分说的是本书的翻译。 本来对这本书期望很大,谁知道买回来才读了几页就被那无良的翻译弄坏了情绪。 举例如下: 1、正文第1页最后两行: 这些记述与人们在能够作出历史性分析之前很久时对技术重要意义所作的断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个还勉强能猜出来原作者的本意。 2、...
评分《老科技的全球史》是一本探讨科技历史观的著作。 不同于主流的科技史观所认为的关键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导致了社会变迁、发明家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先生,书中的科技史观更认为科技不分优劣,并从多个维度做了比较。 作者对主流的一些科技理念持有不同看法,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科技...
评分《老科技的全球史》是一本探讨科技历史观的著作。 不同于主流的科技史观所认为的关键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导致了社会变迁、发明家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先生,书中的科技史观更认为科技不分优劣,并从多个维度做了比较。 作者对主流的一些科技理念持有不同看法,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科技...
评分《老科技的全球史》是一本探讨科技历史观的著作。 不同于主流的科技史观所认为的关键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导致了社会变迁、发明家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先生,书中的科技史观更认为科技不分优劣,并从多个维度做了比较。 作者对主流的一些科技理念持有不同看法,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科技...
图书标签: 科技史 科普 历史 科技 理想国 老科技 哲学 科学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科技史,它着眼于无缘奖金和主流关注的科技(如波纹铁皮、人力三轮车、避孕套等)。这些器具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平淡无奇,大部分是相当过时的老科技,或者是老科技结合地方需求改造后的产物,但长时间以来非常好用、不可或缺。
跳脱传统科技史的叙事藩篱,作者将目光投向模仿改造、保养维修等一贯被认为缺少技术含量但实际上影响深远的环节。通过数据对比和史料分析,严肃的科技史学者验证了你在实际生活中的感觉:被吹捧得新奇酷炫的科技或设备,往往水分满满不太实用。在科技的更替换新中,国族政策、军事目的、市场需求、企业利润,种种以往科技史不太考量的因素,可能比科研机构对科技的影响更多。
--------------------------------------------------------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一般会把它塞回书架吃灰,转赠给朋友或者用来垫桌脚,但这本书是个例外。它属于用得着的书,我可以双手并举它,但凡遇见一个技术怪咖,“极客”或喜新厌旧的未来学家,就劈头盖脸地向他砸过去。
——西蒙·詹金斯,《卫报》专栏作家
作者的创新之处在于,聚焦在我们真正在使用的科技,而不是那些可能稍纵即逝却声称全新的科技事物。
——《每日邮报》
这是一部重要又好读的作品,大卫·艾杰顿用全新的眼光审视了科技本来的样子。他没有背诵发明史上那一长串尽人皆知的英雄伟迹,也没有理会那些一直在承诺却从未兑现的科技突破,相反,他强调日常世界的科技。要活在科技时代,这些日常科技恰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亨利·波卓斯基,《设计,人类的本性》作者
艾杰顿是一位通过经济学家的眼睛来观察历史的研究者。他既能给出V-2火箭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能挖掘出成百上千段像还在使用的人力车、肉品加工企业的屠宰作业线这样的故事。他让我们关注实际发生的历史,关注其中真实存在的利弊对比,他以这类细节驳倒了大量的科技神话(其中包括特氟龙、DDT、原子弹、摩托动力等),帮助厘清你的思路。
——戴尔德丽·麦克洛斯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历史与经济学教授
三星半。这本就属于那种评价起来很纠结的书,序章和总结部分都相当精辟精彩,颇受启发;中间却充斥了大量拉拉杂杂的举例论证,让人出戏,有时一些自相矛盾的叙述似乎并不能支撑某个章节的论点。本书的主要观点值得做出归纳:1、相比于1890-1910年间的重要发明,一战至今的“新科技”缺乏创造力和明显效果;2、新科技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老科技的反扑是常见的,老科技的改良往往更加实用、有效率;3、总有替代的科技和备选的创新路径,未来并不是单一和必然的;4、发明可以被抛弃,大多数发明都被忘记和遗失,主动废弃某些科技是积极且艰巨的;5、全球的创新政策都惊人的缺乏原创性,各国都在共享科技成果,模仿远多于发明;6、新科技炫目,但实际成效和性价比都远逊于传统手段;7、老科技衰老的速度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慢,徐娘一直在接客
评分很琐碎,一个个的段子
评分从 technology-in-use (物体本身)的角度看科技。可搭配 MIT 的这篇文章阅读: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2952/ten-recent-low-tech-inventions-that-have-changed-the-world/
评分四星半,导论和结论写得非常漂亮,中间事实陈述太密集读起来有点无聊。
评分把科技拉下神坛
老科技的全球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