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衛·艾傑頓 (David Edgerton )
英國權威曆史學傢,於帝國理工學院創辦科學、技術與醫學史中心並擔任主任及漢斯·勞辛講席教授(Hans Rausing Professor),後隨該中心一同轉至倫敦國王學院,著有《戰爭之國:1920—1970的不列顛》《老科技的全球史》等。
譯者 李尚仁
帝國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醫學史中心博士,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帝國的醫師》,譯有《老科技的全球史》《歐洲醫療五百年》《科倫醫師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等。
這是一部接地氣的科技史,它著眼於無緣奬金和主流關注的科技(如波紋鐵皮、人力三輪車、避孕套等)。這些器具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平淡無奇,大部分是相當過時的老科技,或者是老科技結閤地方需求改造後的産物,但長時間以來非常好用、不可或缺。
跳脫傳統科技史的敘事藩籬,作者將目光投嚮模仿改造、保養維修等一貫被認為缺少技術含量但實際上影響深遠的環節。通過數據對比和史料分析,嚴肅的科技史學者驗證瞭你在實際生活中的感覺:被吹捧得新奇酷炫的科技或設備,往往水分滿滿不太實用。在科技的更替換新中,國族政策、軍事目的、市場需求、企業利潤,種種以往科技史不太考量的因素,可能比科研機構對科技的影響更多。
--------------------------------------------------------
一本書讀完之後,我一般會把它塞迴書架吃灰,轉贈給朋友或者用來墊桌腳,但這本書是個例外。它屬於用得著的書,我可以雙手並舉它,但凡遇見一個技術怪咖,“極客”或喜新厭舊的未來學傢,就劈頭蓋臉地嚮他砸過去。
——西濛·詹金斯,《衛報》專欄作傢
作者的創新之處在於,聚焦在我們真正在使用的科技,而不是那些可能稍縱即逝卻聲稱全新的科技事物。
——《每日郵報》
這是一部重要又好讀的作品,大衛·艾傑頓用全新的眼光審視瞭科技本來的樣子。他沒有背誦發明史上那一長串盡人皆知的英雄偉跡,也沒有理會那些一直在承諾卻從未兌現的科技突破,相反,他強調日常世界的科技。要活在科技時代,這些日常科技恰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亨利·波卓斯基,《設計,人類的本性》作者
艾傑頓是一位通過經濟學傢的眼睛來觀察曆史的研究者。他既能給齣V-2火箭的成本效益分析,也能挖掘齣成百上韆段像還在使用的人力車、肉品加工企業的屠宰作業綫這樣的故事。他讓我們關注實際發生的曆史,關注其中真實存在的利弊對比,他以這類細節駁倒瞭大量的科技神話(其中包括特氟龍、DDT、原子彈、摩托動力等),幫助厘清你的思路。
——戴爾德麗·麥剋洛斯基,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曆史與經濟學教授
發表於2024-11-24
老科技的全球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說的是本書的翻譯。 本來對這本書期望很大,誰知道買迴來纔讀瞭幾頁就被那無良的翻譯弄壞瞭情緒。 舉例如下: 1、正文第1頁最後兩行: 這些記述與人們在能夠作齣曆史性分析之前很久時對技術重要意義所作的斷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個還勉強能猜齣來原作者的本意。 2、...
評分說的是本書的翻譯。 本來對這本書期望很大,誰知道買迴來纔讀瞭幾頁就被那無良的翻譯弄壞瞭情緒。 舉例如下: 1、正文第1頁最後兩行: 這些記述與人們在能夠作齣曆史性分析之前很久時對技術重要意義所作的斷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個還勉強能猜齣來原作者的本意。 2、...
評分說的是本書的翻譯。 本來對這本書期望很大,誰知道買迴來纔讀瞭幾頁就被那無良的翻譯弄壞瞭情緒。 舉例如下: 1、正文第1頁最後兩行: 這些記述與人們在能夠作齣曆史性分析之前很久時對技術重要意義所作的斷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個還勉強能猜齣來原作者的本意。 2、...
評分《老科技的全球史》是一本探討科技曆史觀的著作。 不同於主流的科技史觀所認為的關鍵的科學和技術進步導緻瞭社會變遷、發明傢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先生,書中的科技史觀更認為科技不分優劣,並從多個維度做瞭比較。 作者對主流的一些科技理念持有不同看法,提齣瞭獨特的觀點。 科技...
評分說的是本書的翻譯。 本來對這本書期望很大,誰知道買迴來纔讀瞭幾頁就被那無良的翻譯弄壞瞭情緒。 舉例如下: 1、正文第1頁最後兩行: 這些記述與人們在能夠作齣曆史性分析之前很久時對技術重要意義所作的斷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個還勉強能猜齣來原作者的本意。 2、...
圖書標籤: 科技史 科普 曆史 科技 理想國 老科技 哲學 科學
各位網友請注意,現在是2019年1月,目前已有的長篇書評,針對的都是十年前上海科技齣版社的舊版翻譯(請看每篇文的發錶時間即知)。新版理想國的翻譯,是采用颱灣譯本,要好很多,切勿混為一談。
評分舊書重讀
評分A bit didactic for my taste
評分開篇和視角還可以,後麵就讀得昏昏欲睡瞭,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論證框架,堆砌瞭一堆還算新鮮的東西。
評分從 technology-in-use (物體本身)的角度看科技。可搭配 MIT 的這篇文章閱讀: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2952/ten-recent-low-tech-inventions-that-have-changed-the-world/
老科技的全球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