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马洛礼
(1416?—1471)
中世纪骑士
出生于优渥的英格兰士绅家庭
25岁受封骑士,29岁当选沃里克郡国会议员
之后几度陷入金雀花王朝的政治博弈以及玫瑰战争
经历多次牢狱颠沛后,专心撰写《亚瑟王之死》
1470年3月,在伦敦监狱完成 手稿,隔年3月身故
.........................
陈才宇
浙江磐安人,译者、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教授
译著有《贝奥武甫》《金色笔记》《失乐园》等
《亚瑟王之死》是法、英两国形形色色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故事的汇集。英国第一位印刷家威廉·凯克斯顿印刷了这部堪称集罗曼史之大成的书,这事本身就意义重大。由于印刷术的出现和《亚瑟王之死》的刊行,像野草一样在民间蔓生着的中古英语方言才有了相对固定的拼写符号。有的语言学家便干脆 将印刷《亚瑟王之死》的1485年确定为中古荚语标志性的终结期。这样看来,《亚瑟王之死》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的著作了。
流传至今的亚瑟王传说,石中剑、圣杯传奇、梅林、桂妮薇儿、摩根勒菲等等,大多是出自托马斯·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
编年体的记述,流水账目,并且前后有自相矛盾处甚多 但毕竟是属于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了亚瑟的传说 但阅读的美感,还是丁尼生的《国王之诗》强
评分老实说,尽管历史上是否存在亚瑟王这一号人物还未得到定论,但我还是很喜欢亚瑟王。传说也带有历史的影子。读这本书,却让我失望,故事内容让人觉得像是在讲大白话,毫无生动性。但我对亚瑟王的传说仍很喜欢,从亚瑟拔出石中剑,成为不列颠之王,到其创立圆桌骑士,国家趋于鼎...
评分虽然名为《亚瑟王之死》,但其实亚瑟王在这本书中的戏份并不重,更多的是,围绕在亚瑟王周围的圆桌骑士的各种冒险故事。 以亚瑟王的出生为开始,各位骑士如单元剧搬的轮番上场,阴谋、决斗、仇恨、怯懦、爱情、友谊、谦逊……尽管叙述的风格更靠近流水账,但读完全书,也能对骑...
评分单田芳师傅讲《栾蒲包与丰泽园》,说一对情人失散多年,忽然重逢,那是相当激动,“抱在一起,叭叭叭叭,打了20多个kiss!”乐得人抽筋。 《亚瑟王之死》,黄素封先生翻译的,天真烂漫,稚拙慷慨,颇像是西洋水浒传。书里最伟大的两个骑士见面,互相不认识,大战800回...
评分这本书并非按照原著顺序翻录,而是编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原作分为了四部分来进行讲述,我能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但并不认同编者的这一行为。 书本所讲述的内容因为编者的改动而显得不连贯,有时候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需要读者来回翻阅。此外部分内容又因为重复描写而显得累赘...
亚瑟王之死,就是一场婚外恋引起的悲剧。没看过原来的故事,就会以为亚瑟兰斯洛特格尼薇尔的故事有多缠绵悱恻纠结狗血,看了以后就会觉得,其实几乎没有恋爱纠葛,倒是骑士之间惺惺惜惺惺,基情无限。
评分亚瑟王之死,就是一场婚外恋引起的悲剧。没看过原来的故事,就会以为亚瑟兰斯洛特格尼薇尔的故事有多缠绵悱恻纠结狗血,看了以后就会觉得,其实几乎没有恋爱纠葛,倒是骑士之间惺惺惜惺惺,基情无限。
评分不列颠版的三国演义 只是偏于晦涩 并且改变了我对于亚瑟王的一些看法
评分那段时间对好莱坞电影的着迷,总觉得所有的类似故事背景都来自与亚瑟王相关的故事。这可是最权威的一套呢
评分……简直就是流水帐 翻不过几页 中国历史写的新奇有趣多了 还是早它那么多年的作品 好意思么英国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