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人,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近代史领域研究专家。陈旭麓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近代史思辨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发表了近百篇有价值的论文,以其鲜明的论旨和思辨的神采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反响。
发表于2025-01-03
近代中国人物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图书标签: 陈旭麓 历史 历史人物 人物 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随笔
★本书由陈旭麓先生的门生、复旦大学资料室主任傅德华先生精心选取编排,基本遴选了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人物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可以说是作者《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之外最重要的作品。
★陈旭麓先生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林。
★陈旭麓先生“才、学、识”兼长,在历史人物研究上,作者主张“知人论世”,将人物放到时代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加以考察、认识和理解,揭示其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对道光帝、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与鲁迅等的论述,即使今天读来都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也是陈旭麓先生晚年思考的重要结晶和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陈先生有理有节、有根有据地给人物以精准的分析,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人物的复杂性,经陈先生分析研究后的历史人物,往往有一种超越时代之感。
★陈旭麓这本书不仅是给研究者提供学术研究范例,也给学者提供方法论指导。
◎学者推荐:
刘知几谓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 而世罕兼之。旭麓却是当之无愧的“三长”兼具的史家。——冯契
陈旭麓先生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但又是全国唯一的三级副教授。——魏承思
陈先生的近代中国人物论,与他对近百年中国史的研究,始终抓住新陈代谢这个关键词,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火花亮点,层出不穷,常发人所未发之音。——傅德华
陈先生以道德文章立身,他之所以被人们不断想起或说起,显现出来的,是那种思想的力量。思想比生命更长久。生命将会过去,也必然过去;思想却有可能长存。那种具有魅力而长存的思想,不是短暂的火花,而是能够照亮人们心灵的长亮不绝的光。——茅海建
旭麓公是一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宇宙、人生、现实世界的思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把现时代看成先前世世代代的承续、发展与变迁,因而努力从历史的联系去揭示世间万事万物较为本质的方面。——姜义华
本书精选陈旭麓先生有关中国近代人物研究论文23篇、书评书话8篇和人物研究方法论5篇,是其“知人论世”之功的集中体现。在“老境侵夺”的迟暮之年,陈旭麓先生却于沉峻的反思中一步步迈向自己学术的巅峰,从近代史的总体构架深化到具体人物研究方面,将研究对象放到近代急剧变动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下加以考察和再认识,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真实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评价不涉及内容。如果一本书绝大多数篇幅都取自于已经出版的文集,那么是否还有单独出版的必要呢
评分随手一翻,满篇错字,看在陈旭麓先生的份上,给个三星。
评分成书时间很早,很多观点已经陈旧,但是治学态度还是很值得借鉴。
评分史观史论确实有些陈旧,编排也有些散乱,60-80年代环境已多变迁,混杂在一起阅读体验也不大好。但先生对人物文集轶事信手拈来,可见治史功力,况且先生耗一生心血修文治史,也正和清末民初的这些慷慨之士一样,应了那一句长歌召国魂
评分评价不涉及内容。如果一本书绝大多数篇幅都取自于已经出版的文集,那么是否还有单独出版的必要呢
近代中国人物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