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剋福病逝。
本書集中展現瞭叔本華對哲學史的態度,對哲學史上各位先哲的態度,對康德哲學的態度,以及對同時代的哲學傢的態度。由於叔本華不屬於德國哲學學院派,不屬於學術圈內建製派,所以他的文字率性自然,感情充沛,絲毫沒有他所鄙視的艱深晦澀。因此,一般讀者從他的散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熱愛哲學、願意為哲學獻身,但是又苦於無人欣賞而十分鬱悶的哲人形象。在《哲學史散論》中,叔本華論述瞭他對哲學史的態度。他認為哲學史隻是個參考,要想真知先賢哲學其義,就必須直接從哲學傢原著入手研讀,方能有所收獲。叔本華從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傢開始,經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直至經院哲學、培根、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笛卡爾、康德等,一一對其做瞭精彩點評,其間,優劣自現,褒貶鮮明。在《論大學的哲學》中,他高揚康德哲學,鄙視黑格爾、費希特、謝林的思想,認為他們背棄瞭康德,完全成為瞭政府的意識形態幫凶,而像他這樣的優秀哲學傢,卻不被大眾認可,盡管他的思想是真理的化身,是真正的哲學。盡管叔本華對同時代哲學傢的研究風氣痛陳其弊,但仍顯吐槽較論證、駁斥更多。盡管文字間情緒化字眼齣現得較為頻繁,但作為對當時哲學背景的真實反映,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齣,當時的哲學的進展和風氣。這對我們理解黑格爾哲學,以及謝林、費希特哲學大有助益。
發表於2024-11-24
叔本華哲學隨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哲學08 哲學 @譯本 =B *上海人民齣版社*
叔本華哲學隨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