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益(1915—2009),著名翻譯傢、外國文學研究專傢、文化史學者、詩人。江蘇盱眙人,齣生於天津。早孤,由母親教養成人,祖父楊士燮為前清翰林,父親楊毓璋曾做過中國銀行行長。中學入英國教會創辦的新學書院,1934年入牛津大學墨頓學院讀古典文學及英國文學,並於此結識瞭相伴一生的愛侶戴乃迭(原名Gladys Tayler,1919—1999)。1940年歸國成婚,任教於戰時後方各大學,並供職於國立編譯館。新中國成立後,除“文革”中因特務嫌疑入獄四年外,主要是與戴乃迭閤作,把我國大量的文學名著譯成英文,《詩經選》《楚辭》《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書的英文版均獲好評,在西方産生廣泛的影響。
楊憲益幼承師訓,《詩經》《尚書》《左傳》等舊學經典皆能成誦,又喜讀《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等雜書,因而除翻譯外,很早即留意有關文史考據及中西交通方麵的文獻,著有學術隨筆《零墨新箋》《零墨續箋》等行世。
“最後的士大夫”楊憲益,翻譯之外,尤見其淵博的學識、透闢的分析、廣闊的視野
編輯推薦
《譯餘偶拾》所需的知識儲備橫跨曆史、語言、民俗、宗教及中西交通各人文學科,充分展示瞭作者深厚的舊學與西學功底。作者雖曾自言:“重讀這些青年時的筆記,覺得內容上問題不少。”然而楊憲益先生學識廣博,眼界開闊,且十分注重所引材料的信實與否;行文則力求淺近平易,毫無一般學術著作滯澀、難懂之弊,實可謂雅俗共賞。
內容簡介
本編收錄的文章見於《零墨新箋》與《譯餘偶拾》,兩書同為楊憲益先生學兼中西、融通古今的學術隨筆集,寫作時間從上世紀40年代直至本世紀初,跨越瞭作者大半生的時間。前書論述的主題較為廣博,後書則更專注於中西交通,以及有關曆史上齣現於我國西部、北部各民族的考訂;其中尤其《突厥遣使東羅馬考》《唐代西班牙與中國的通使》《薩寶新考》《東羅馬的鴉片貿易》各篇,旨在闡述西方耶教文明、中東摩尼教等不同文明與我國傳統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影響,對我們當下構建“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不無有益的啓迪。
發表於2024-11-23
譯餘偶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鬍適提齣來的治學方法,楊憲益的《譯餘偶拾》,正是這一治學方法的具體體現。無論是《零墨新箋》還是《譯餘偶拾》部分,都是在這一治學方法指導的成果。 《零墨新箋》隻占《譯餘偶拾》三分之一強,內容卻大抵彆開生麵,讀來饒有趣味。《秦王〈破陣樂〉...
評分考研時看的。那時剛看過《漏船載酒憶當年》。得知作者的一些經曆,有所不為,自己欽慕其風骨,自然找其書讀瞭。此書是作者在重慶編譯局英譯資治通鑒時順手做的一些考證文章。現在隱約記得有好幾篇參證希臘語和波斯語之類指齣中國一些事與詞是由此而來的。 其中顯示齣文明西來的...
評分《譯餘偶拾》的作者楊憲益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傢、外國文學研究專傢、文化史學者、詩人。他的祖父為清朝翰林,父親曾做過中國銀行行長。楊憲益中學入英國教會創辦的新學書院,1934年入牛津大學墨頓學院讀古典文學及英國文學,並結識瞭相伴一生的愛侶戴乃迭…… 僅僅是瀏覽楊憲...
評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鬍適提齣來的治學方法,楊憲益的《譯餘偶拾》,正是這一治學方法的具體體現。無論是《零墨新箋》還是《譯餘偶拾》部分,都是在這一治學方法指導的成果。 《零墨新箋》隻占《譯餘偶拾》三分之一強,內容卻大抵彆開生麵,讀來饒有趣味。《秦王〈破陣樂〉...
評分作者的這些文史考證始於抗戰期間,其時楊憲益先生應梁實鞦之邀在國立編譯館做英譯《資治通鑒》的工作,譯書之餘,在興趣的驅動下寫齣這些筆記。作者曾在自傳《漏船載酒憶當年》中對這段工作有所追憶:由於國立編譯館中的中國書籍豐富,作者在1944~1946年間寫下大量筆記,並寫...
圖書標籤: 隨筆 翻譯 楊憲益 語言 文學 *北京齣版社*
超淵博 很西域 論述的好多地名我連聽都沒聽過 | 喜歡青瓷 含羞草 官傢 這幾篇
評分《零墨新箋》很多篇讀起來饒有趣味,也頗引人思考。《譯餘偶拾》部分相對比較係統,雖各自獨立,聯係起來就是西域史、少數民族史、中外交流史探微,有獨特見解,自成一傢之言。
評分超淵博 很西域 論述的好多地名我連聽都沒聽過 | 喜歡青瓷 含羞草 官傢 這幾篇
評分《零墨新箋》很多篇讀起來饒有趣味,也頗引人思考。《譯餘偶拾》部分相對比較係統,雖各自獨立,聯係起來就是西域史、少數民族史、中外交流史探微,有獨特見解,自成一傢之言。
評分《零墨新箋》很多篇讀起來饒有趣味,也頗引人思考。《譯餘偶拾》部分相對比較係統,雖各自獨立,聯係起來就是西域史、少數民族史、中外交流史探微,有獨特見解,自成一傢之言。
譯餘偶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