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焦虑

影响的焦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年生于美国纽约,当代美国极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三大方面。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知名高校,著有《影响的焦虑》《影响的诗学》《西方正典》《影响的解剖》等作品。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和最富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哈罗德·布鲁姆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徐文博
出版时间:2019-3-3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68224
丛书系列: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 
  • 布鲁姆 
  • 外国文学 
  • 诗歌 
  • 哲学 
  • 文学评论 
  • 文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1973年首次出版以来,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已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通过对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研究,布鲁姆提出了他对诗人和前驱诗人之间关系的核心观点。他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前驱作品的强力误读,他的这一理论对文学批评和后结构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这本书仍然是关于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

全书以生动的个人风格创作而成,以具体的案例和广征博引为基础,坚持认为影响的焦虑是无法回避的——无论是诗人还是负责任的读者和评论家。布鲁姆为第二版撰写的前言围绕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洛,探讨了他本人思想的起源,以及该书对过去25年来文学批评的持续影响。

本书为新一代的学者、学生和非文学专业的读者们提供了又一本广受欢迎的布鲁姆正典。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或许不能被称为严格的接受美学的理论著作——这本篇幅不长却很难读的作品并不旨在揭示作者和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前者的接受,而是另辟蹊径地从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不同时代作者以及作品之间的关系。历来对于某一诗人或一个文艺强...  

评分

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或许不能被称为严格的接受美学的理论著作——这本篇幅不长却很难读的作品并不旨在揭示作者和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前者的接受,而是另辟蹊径地从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不同时代作者以及作品之间的关系。历来对于某一诗人或一个文艺强...  

评分

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或许不能被称为严格的接受美学的理论著作——这本篇幅不长却很难读的作品并不旨在揭示作者和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前者的接受,而是另辟蹊径地从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不同时代作者以及作品之间的关系。历来对于某一诗人或一个文艺强...  

评分

《影响的焦虑》是一本好书。一本介绍一种原创诗歌理论的书。一本美国教授harold bloom写的书。他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和尼采的伟大基础上,使得他的书兼有尼采潇洒的文笔和弗洛伊德鞭辟入里的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此书的难读程度不亚于尼采和弗洛伊德的任何一本书。...

评分

先从《影响的剖析》开始读起,就觉得布鲁姆的论断太过个人化,可能是与他提倡的文学批评要文学化有关,可是这种批评方式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我首先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先从《影响的焦虑》读起,但是依旧给我逻辑感断裂的印象,不过还是要肯定布鲁姆读过很多书并形成了自己的理...  

用户评价

评分

哈罗德的博士论文,最好的一个概念,提出了“创造性误读”。

评分

布鲁姆教授提到,当诗人的“父亲”宣告死亡的时候,作为“迟来者”,如何在“父亲”的“尸体”上建立自己的影响,这是一种焦虑,焦虑带来了压抑。于是他提出了六种“修正比”: 1.诗的误读或者有意误读,一种纠正 2.“续完和对偶”,即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 3.“重复和不连续”,即打碎与前驱的连续运动 4.“魔鬼化”或“逆崇高”,意为朝着某个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是对前驱者“崇高”的反动 (3和4都在努力压抑对已逝者的记忆) 5.孤独之自我净化,唯我主义,是一种竞赛本身,与已逝者的殊死搏斗 6.“死者的回归”,前驱者的灵魂凭附在迟来者身上,迟来者诗人的成就似乎可以使前驱诗人退居次席

评分

看布鲁姆《西方正典》里对作家作品的品评觉得精彩至极,但是布鲁姆的理论看的我头疼……这种偏理论的东西用诗化的语言来写确实让我不太适应……不过布鲁姆单凭“影响的焦虑”这几个字也足以名垂青史(文学理论史)了

评分

该书最让我动容处竟是97年再版时作者的补叙。如果说原作或理论本身的凌厉与生涩还让人望而却步。那么时隔多年后的长叙,就不只是矫枉过正更是悲从中来。它以一种不由分说的美感与力度,在涵纳理论的同时,更在说明莎士比亚作为文学典范同样不能逃离此种影响模式。对于莎士比亚而言,马洛的意义不只在于剧作家以个体自由征服观众,还在其提供反讽即如何使用心理空虚但语言雄辩的漫画式人物以操纵观众的可能。显然,马洛的触犯王室罹难身死更让他心惊胆寒。事实上,他此后的剧本创作就是在此种影响与反拨中寻求和解。直到最后以埃德蒙一角释放出了他的所有忧虑。他不只为马洛正名,更想为其寻求身后哀荣。这是最让人沉痛的。当然,比之原作的实用主义倾向,该叙更具有美学品质与人文关注,亦更易于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评分

能看到布鲁姆的想象力,但文风很是佶屈聱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