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岩,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安丘董傢莊漢畫像石墓》、《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錶情》《山東佛教史跡》等。
汪悅進(Eugene Y.Wang),1958年生於江蘇鎮江,上海復旦大學1983年英語本科畢業。研究生時隨伍蠡甫先生研習中西文藝理論,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藝術史。1997年獲博士學位,曾任芝加哥大學藝術史係助理教授(1997)。2005年起任哈佛大學藝術史與建築史係亞洲藝術史洛剋菲勒講座教授(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Professor of Asian Art)。曾獲美國古根海姆(Guggenheim)基金會奬。主要著作《繪塑〈法華經〉:中古中國的佛教視覺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05)獲日本《法華經》研究所學術成就奬。麥剋米蘭公司齣版《佛教百科全書》美術史部分副主編。全美大學藝術史學會專業期刊The Art Bulletin編委。研究範圍涵蓋古代墓葬美術、佛教壁畫與雕塑、古代銅鏡、捨利函、捲軸畫、書法、雕版木刻畫、建築、電影及攝影史等。
本書以山東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為考察對象,從追溯它的建造緣由入手,講解它的建築式樣和裝飾題材;由欣賞它的藝術之美,既而分析它的錶麵與實際功能;以這座牌坊為例,揭示瞭清代流行起來的建築樣式“貞節牌坊”的隱匿意義:雖然建造的名義是為紀念那些籍籍無名的婦女,但這些牌坊並沒有提供錶彰對象的真實生平,其真實功用乃是作為地方富豪彰顯和增強一己勢力的載體。在富貴吉祥的裝飾圖像和莊正醒目的匾額題詞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說的故事……
作者對這一典型題材進行過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參考和援引瞭多方的研究成果,在曆史語境下清晰勾畫齣石坊所衍生的各種形式的話語及其彼此間復雜的關係;在精心鋪敘的種種故事之間,巧妙地穿插著對於許多理論問題新穎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說呈現瞭豐富靈動的曆史文化景觀,堪稱見微知著。作為藝術史、建築史的個案分析,本書將曆史、建築、雕刻、民間文學/民俗文化等諸多領域融於一爐,篇幅精短然而頗見功力;配有插圖106幀,以親自測繪和訪查拍攝為主。這使本書同時成為一本具有親切感的圖文藝術書和文化旅遊讀物。
從做書人角度看,《庵上坊》這本書恰恰反映瞭三聯的趣味和眼光。 文字、口述和圖像,全部通過一個牌坊來切入,雖是小角度,卻是多元思考,讀起來不生澀也不乏味,好像讓人看到瞭曆史、藝術和社會生活的匯流與交融。用紙和版式都很妥貼。印量居然一萬。足以說明三聯對這本書是有...
評分 評分這不是一本講牌坊的曆史書,這是一本講“故事”的曆史書。 作者的主題實際上是:故事本身有他自己的生命力,冥冥之中他就像瘟疫一樣散播並同化其他版本的異類,而我們剝開形形色色的故事就能看到時間的地層,每個故事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同時也是那個時代最能緊扣人心的“都市...
評分我們改造的不僅僅是所觸摸到的物質,更重要的是,顛覆瞭這些物質所傳承的復雜的、精微的思想。這些思想,沒有多少功利,也沒有太多激動,但可以影響當代的我們。 在小的時候,可以玩的地方很少。父親總會講他小時候玩的地方。高大的關帝廟,有高高門檻,有高高鞦韆,有陰涼的大...
評分我想知道的,我需要知道的,我能體會到不能說的,還有我沒有想到的,作者都用一種很流暢和清楚的語言,用一種平和但又帶著一種比較大的慈悲心和同情心的語言寫齣來瞭。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一首詩的一段,我想應該不是那種單純的科考性質的書(雖然文本和注釋都清楚得展...
小冊子,很歐化的漢語
评分很腹黑的作者,偷笑中
评分它能引起討論,便是成功的。不能要求一本書為一個時代奠基,它做到瞭自己,便是完整的自己,對它自己來說意義是超我的,彆人對它的要求,它可以泯然一笑。
评分有些亂
评分小冊子,很歐化的漢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