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1
让事物说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伊德是美国当代的技术哲学家与现象学家,本书是他的四篇演讲稿。也许是文章性质的原因,条理清楚而或显有些简单化。。 一.哲学观点 伊德的哲学观点是“后现象学”,即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并关注技术科学,是所谓“物质性诠释学”。 来源现象学的部分有:变更理论(胡塞尔...
评分伊德是美国当代的技术哲学家与现象学家,本书是他的四篇演讲稿。也许是文章性质的原因,条理清楚而或显有些简单化。。 一.哲学观点 伊德的哲学观点是“后现象学”,即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并关注技术科学,是所谓“物质性诠释学”。 来源现象学的部分有:变更理论(胡塞尔...
评分仅仅是四篇报告,还算不上是论文,写的比较浅显,举了很多例子,讲的还算明白。 物质性的诠释学,说白了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作为手段来研究某种物质,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研究。 后现象学如果只是将实用主义与现象学结合起来,意义不大。对事物或现象透过人类的知觉或直觉...
评分仅仅是四篇报告,还算不上是论文,写的比较浅显,举了很多例子,讲的还算明白。 物质性的诠释学,说白了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作为手段来研究某种物质,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研究。 后现象学如果只是将实用主义与现象学结合起来,意义不大。对事物或现象透过人类的知觉或直觉...
评分伊德是美国当代的技术哲学家与现象学家,本书是他的四篇演讲稿。也许是文章性质的原因,条理清楚而或显有些简单化。。 一.哲学观点 伊德的哲学观点是“后现象学”,即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并关注技术科学,是所谓“物质性诠释学”。 来源现象学的部分有:变更理论(胡塞尔...
图书标签: 技术哲学 现象学 科学哲学 哲学 美国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 让事物说话 西方哲学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是作者2004年访问北京大学时发表的有关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是将美国的技术哲学这一全新领域介绍给国内读者的初次尝试。作者融合了现象学和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从一种“后现象学”的诠释学出发,来考察技术在知识生产中具有的建构性作用——它是如何使“物”或者物质性的东西“说话”的。
通俗易懂,读的很顺畅。物质诠释学将重点转移到技术,而非传统诠释学对语言的关注,那么如何理解二者的连贯性,值得思考。作者对声音和听觉现象的研究值得琢磨,可惜这本书只是简单提及,原著还未翻译 … 哭泣!
评分清晰好读的小书,作者的讲座合集。后现象学:吸纳实用主义内在关系论模式的现象学,在试图规避对现象学主体性哲学模式批评的同时,继续侧重对“具身关系”概念和相关的对技术实践进行解释的关系概念进行重构。也由于坚持现象学“具身”概念的解释潜力,作者拒绝了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技术革命主导下的社会人类实践与实在状况作出“后人类”(post-human)的理论解释取向。通过具体研究成像技术的革命性实践提出的“物质性诠释学”(用科学工具制造知识)很有意思,作者借此对欧美所谓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理论的批判也有一定道理。在对以传统文字语言或话语为预设的语言学转向后的哲学批评上,作者似乎呼应了一些后人类理论的基本观点。
评分几万字的讲稿,没展开讲,简单翻过。
评分讲稿性质,和著作内容相似之处甚多,但整体给人一种匆忙之感。不过也不用求全责备,本身还是干货满满~
评分作者试图将实用主义引入现象学,意在强调实践和经验的层面。他秉承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从怀旧感伤的宏大叙事转入对具体技术的微观分析,其“具身”与“诠释”关系之区分很有启发性。不足之处在于例证不够精致,用“物质诠释学”去反对语言转向也没有必要,有将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混淆之嫌。
让事物说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