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知识与救世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陕西榆林人。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方向为历史文献学。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方向为清史。2003年7月以《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一文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工作,从事明清时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工作。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参加过多个明清史专业的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有:《顾氏家学及其对顾炎武学术的影响》,《南都学坛》2003年4期;《晚明政治危机与〈明夷待访录〉的写作动因》,《清史研究》2003年4期;《顾炎武晚年遗民生活及其政治活动》,《炎黄文化研究》2003年10月。


知识与救世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知识与救世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知识与救世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评分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评分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评分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评分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鱼宏亮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8
价格:32.00元
装帧:16开
isbn号码:9787301141182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明清  经世  历史  明清史  思想  社会学  文化  思想史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以“经世知识”为研究中心,使用知识考古学、知识社会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角度对中国学术史上的传统课题“经世之学”进行了研究。试图重构“经世之学”的知识背景,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来源及其流变。围绕“知识”这一核心概念,讨论了儒学史、思想史、政治史上与之有关的诸多问题,就知识、学术、政治、社会等问题维度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关系,做了比较周全的讨论。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经世

评分

经世

评分

学术史回顾可以。

评分

很大篇幅都是学术史回顾

评分

学术史回顾可以。

知识与救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