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葆心(1867~1944),字季薌,號晦堂,羅田大河岸古樓村人。自幼勤奮好學,成年入黃州經心書院讀書。府考以經學第一名取秀纔。後入兩湖書院深造。1890年起,先後受聘為潛江傳經書院、黃梅調梅書院、羅田義川書院院長。鏇以鄉試中第三名舉人,揀選知縣。後又舉貢考試名列第一,調京都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兼圖書館編纂、學部主事、禮學館纂修。其間,因目擊清政腐敗,外侮淩逼,發憤撰《宋季淮西六寨紀事》、《圻黃四十八寨紀事》(後增訂為《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紀事》),搜遺輯佚,將宋明末季楚東人民不畏強暴,抗拒侵略的壯烈故事,,整理成為眉目清豁、情節生動的史著,用以補正史缺失,宣揚民族氣節,鼓舞人民抵禦外侮。中華民國成立,任湖南省官書報局總纂,繼任北京圖書館總纂。1922年南鏇,任湖北國學館館長,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及武漢大學教授。1932年任湖北通誌館籌備主任兼總纂。1934年至1936年間,因日本侵略軍進逼華北,平津危急,為搶救修湖北通誌所需材料,曾兩次北上,第二次在北平選抄材料時,“七·七事變”發生,北平淪陷,乃攜帶手抄稿,間道返漢,退居羅田故裏,任羅田縣誌館館長。主纂《重修羅田縣誌》,並以《發軍初期異同薈箋》等著作,抒發自己對侵略者的仇恨。1944年,為進一步瞭解宋明末季楚東義民抗暴保鄉用兵之地理形勢,抱病前往天堂寨實地考察,因勞纍過甚,歸傢半月,竟不起。時年77歲。
王博極群書,熟悉地方文獻,晚年於方誌學緻力尤勤。因鑒於曆史方誌浩如煙侮,新舊誌傢,各持一端,章實齋之書自明其一傢之學,未能匯集末、元、明、清四代方誌的源流,繼往籌今,尚須進行綜閤研究。在主持湖北通誌館籌備工作以後,廣授博覽全國誌書達14000餘捲,對其記載內容,取材方法, 編纂體例,進行考證,對比、鑒彆,在“辨抄襲、正謬誤、審體例,尋因革”的基礎上,找齣其中融會貫通的脈絡、體例變革的原因和切實可行的經驗,撰為《方誌學發微》一書。並在《發微》成書之前,先撰《重修湖北通誌條例議》一捲問世,作為當時修湖北誌的方案,實即《發微》緻用的先聲及其縮本。所提齣之修誌意見和方法,受到方誌學界,高度評價。在與甘鵬雲、龔諶園等檢修《湖北文徵》時,獨任元明兩代編纂,將前此所撰《江漢獻徵錄》中的材料,分係於作者小傳之後。在明代政治傢張居正一目下,敘錄張戊死後橫被誣謗的前因後果以及當時為張氏明謗辯誣的材料,達數萬言。對充實湖北史誌記載、研究明史、評論張居正,都有所裨益。王對經學、史學、文學、教育學均有研究。著名學者如黃侃、柳貽徵、陳垣、黎鍁熙等,均曾相與商析文史疑義。日本漢學傢北村澤吉所著之《儒學通論》,曾引用其《曆朝經學變遷史》中的《經學九變圖》;北村並曾親自來漢登門訪問。建國後,董必武多次指示有關方麵搜集、保存、整理秘附版其遺著。羅田縣人民政府重修王葆心墓,董必武親筆題“楚國以為,今人失所師”二語,以錶墓門;湖北省文史研究館曾為撰文立碑紀念。遺著達170餘種歲,巳刊者有《虞初支誌》、《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紀事》、《續漢口叢談》、《重修湖北通誌條議》、《曆朝經學變遷史》、《經學研究前後編》、 《中國教育史》、《古文辭通義》等20餘種,未刊者有《方誌學發微》、《增訂修誌通則》、《采訪誌書條例》、《唐平高麗百濟水陸用兵考》、《宋季淮西六寨紀事》、《天完誌略》、《江漢獻徵錄》、 《湖北禱徵長篇》及閤纂的《湖北文徵》等100餘種。
《古文辭通義》是一本學習、創作、研究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也是一部集曆代古文之學之大成的文學理論專著。全書分為六篇。其中《解蔽篇》說古代散文寫作最常見的弊病及其解蔽之方,《究指篇》說學習、寫作古文的“宜定”、“宜求”、“宜知”和“宜行”之事,《識塗篇》說古文的“讀法”、“講法”、“作法”、“格法”以及文傢“性質之對照”和創作中的“經曆之境界”。《總術篇》說古文體、用的“歸宿”問題。既用“三種統係說”剖析曆代流派、作傢和不同時代古文的特點,又從倉。作主體(涉及作者地位、人品、氣質、情感)角度,時代、地域文化角度,以及古文和經、史、於闐係的角度細說文體特徵和古文發展曆史,還從審美角度言及評論傢品評古文的“藝術總要之術”。《關係篇》說古文倉。作的“難”、“易”論,三類題材的研究法,以及告語文、記載文、解釋文、議論文的作法。《義例篇》則介紹古文寫作中引書、稱謂、標題等方麵的基本知識和編輯彆集總集的一般方法。
發表於2024-12-22
古文辭通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古典文學 中國文學 王葆心 古文 古典文學 文學 文化 辭典
桐城義法集大成。
評分書是好書,整理是爛整理。
評分這個肯定暫時讀不完的,但是以後一定要買
評分標點之外,仍須校訂。王葆老學力深,平生著作一百種,怎麼不見武大組織整理?
評分這個肯定暫時讀不完的,但是以後一定要買
古文辭通義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