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
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先后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被派往中国。1919年被聘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后,不再担任该职。著有《儒学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书。
【译者】:
高伯雨(1906—1992)
原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有林熙、秦仲龢、温大雅等,广东澄海人,香港著名学者、散文家,以谙于掌故驰誉香港文坛。曾留学英国,主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抗战期间回港,为多家报社写专栏,并创办《大华》杂志。集结出版的作品有以“听雨楼”命名的文集五种,译注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紫禁城的黄昏》。
发表于2025-01-22
紫禁城的黄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庄士敦,唯一一个给中国皇帝上过课的欧洲人,对溥仪的情感却不仅仅止步于契约关系。他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旁观者,更是缔造者。庄士敦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大量阅读佛家经典,遍访名山古刹,对儒、释、道、墨都有所了解,对于中国政客的手段他十分的了解,并且总能揣摩出动机...
评分在庄士敦理性、生动又风趣的文笔下,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孤独的清末小朝廷,重新认识了光绪、溥仪等历史书中盖棺定性的人物。我同意他的看法,光绪是一个失败的勇士,是一个悲剧英雄,不应该仅以“没有实权的懦弱皇帝”载入历史,而溥仪,也远远不是那个无用的傀儡皇帝,...
评分 评分(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
评分在庄士敦理性、生动又风趣的文笔下,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孤独的清末小朝廷,重新认识了光绪、溥仪等历史书中盖棺定性的人物。我同意他的看法,光绪是一个失败的勇士,是一个悲剧英雄,不应该仅以“没有实权的懦弱皇帝”载入历史,而溥仪,也远远不是那个无用的傀儡皇帝,...
图书标签: 溥仪 庄士敦 历史 近代史 紫禁城的黄昏 中国历史 高伯雨 清代
★《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掌故大家高伯雨译注,从多方角度辩证性地评述原文。
★两百多条译注,近百张插图,生动还原历史。
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1919年—1924年,他身为溥仪的英文老师,见证和参与了溥仪所经历的一系列浮沉奇遇。在这本“目击身经”的实录里,庄士敦不仅书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的身世,也借此勾连起从义和团运动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冯玉祥兵变等诸多重大事件的中国近代史。
译注者高伯雨对书中提及的各个人物生平和风俗习惯都十分熟悉。全书包含两百多条译注,道出历史的诸多隐秘细节,为我们还原了真实而生动的时代面貌。
——————————
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详。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仪
就全书“戏肉”,夹叙夹议,精彩非凡;查证引据,颇具功夫,令人佩服。——李敖
译注简直可以独立当成一篇篇短小的随笔来读。我相信这是任何一种紫禁城的黄昏的中译本所无可比拟的——藏书家姜德明
名著,但是更感兴趣高伯雨那代掌故家的人生
评分如果是日记整理就更好了,几十年后开始回忆 难免记忆有偏差 更何况庄士敦的帝师滤镜还这么重。从译者口中能获更全面的事实,但立场未免太鲜明了。
评分评注观之有趣
评分过于零散,印象最深的净是紫禁城的鬼故事,崇祯皇帝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评分译者私评没有拿捏好分寸,过多
紫禁城的黄昏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