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 1959年8月11日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兼事地理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等研究。代表作有《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1996)、《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2005)、《读书与藏书之间》(2005)、《读书与 藏书之间二集》(2008)、《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2009)、《困学书城》(2009)、《纵心所欲 : 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2011)、《旧史舆地文录》(2013)、《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2013)、《石室賸言》(2014)、《制造汉武帝》(2015)、《旧史舆地文编》(2015)、《祭獭食蹠》(2016)、《中国印刷史研究》(2016)等。
作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作者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将汉武帝晚年至汉宣帝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解说;通过分析刘贺的经历与行事,揭示其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认为刘贺的戏剧化人生,既是时代造就,也是性格使然。
由于刚看了海昏侯墓特展,而且又是作者这两天到这边来宣传,于是就去图书馆看了一下这本书。 如果对于《汉书》和海昏侯墓的纪录片,比较熟悉的读者,我可以说,大概半个小时内肯定能看完!因为里头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大量引用过去的文献,对于很多考古出土的文物并没有展开很深...
评分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YwMzkxMg==&mid=2650366933&idx=1&sn=150ff5f3da7f5a8afe73d27440dded57&scene=2&srcid=0418VUeP5CvR5Vm1Lan9dp0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评分这两年海昏侯的故事炙手可热,辛德勇好像在历史学圈里圈外都是声名显著(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两者叠加起来,这部《海昏侯刘贺》被我捡到购物篮里带回了家。 我是第一次读刘贺的故事(此前追随大众到首都博物馆看了一次展,唯记得一大堆金饼,呵呵),也是第一次接触辛德勇...
评分辛老师进入公众视角大约是从某啤酒学社始。后来发现著作颇丰。再后来发现还是个青年大牛,俨然有可以与田余庆先生比肩的势头(《制造汉武帝》就是在吐槽田先生)。后面八卦出,韩茂莉老师的先生。 话说回来。随手拿起这本书,自然是为了追海昏侯的热点。辛老师史地出身,又学文...
评分尽管对部分观点持怀疑态度,但对前因后果考据之详细、史料之充分、信源之交叉,殊为难得。这才是历史学术的态度。
评分重点讲了两问题: 1.刘贺之身世及故事 2.以刘贺为中心,由「史记」「汉书」为主,透视并梳理汉代宗法、经济、政治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辛先生文献功力高深,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考据训诂方法让人佩服。
评分签名上款。
评分今天刚看完深圳博物馆的海昏侯文物展。回程逛了一下书店,顺便买来看了。可怜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在《汉书》里面没有自己独立的传,在这本以之命名的书里面,也只是一个配角。本书主要的内容有:戾太子的巫蛊之祸——虽然江充是个小人,但是刘据应该确实有诅咒汉武帝的事(虽然从这本书来看,汉武帝就是个人渣,早就该死)。霍光的专权与宣帝的反击。中间夹这刘贺被废。最后是两个观点:海昏侯只是以地名命名侯爵,昏并没有贬义。海昏侯的葬之所以这么豪华,是因为他就封的时候带上两代昌邑王(他和他老爹)的细软一起过去了。综述就是:虽然考古时有新发现,但是历史研究还是以文献为主,出土文物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补充细节。
评分很系统地考据了刘贺从出生到稀里糊涂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再到被废,降为海昏侯终老余生。但是对于这种近乎钻牛角尖的考据实在打不起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