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何平,1963年齣生於湖北恩施。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十八世紀研究會會員;中國經濟史學會會員;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1985年,武漢大學學士學位;1991年,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從事“中日金融發展比較”的博士後研究。2008-2009學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GSAS)Committee on Business & Economics(設於哈佛商學院HBS)從事“美國存款保險製度”的博士後研究。2005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獲得者之一。項目名稱:《搭建現代金融學人纔培養創新平颱:本碩連讀金融實驗班》(主持人:陳雨露,獲奬者中排名第三)。2006年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奬;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 主要從事貨幣銀行理論、中日金融發展比較、比較金融製度研究。著有《清代賦稅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98年)等,譯著有《經濟史上的教訓》([日]岡崎哲二,新華齣版社2004年)、《經濟史》([日] 岡崎哲二,中信齣版社2010年)、《貨幣製度的世界史》([日]黑田明伸,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7)、《彆無他法——作為*極風險管理者的政府》(人民齣版社2014年版)等,參編或撰寫教材有《金融學》、《中國貸款擔保全書》、《財政與金融》、《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經濟學)》等,並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經濟史研究》、《學術研究》》、《清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社會科學》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60多篇。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本書是作者關於中國古代貨幣與財政領域係統的專題研究的*終研究成果。作者曾先後承擔“現代財政金融理論的中國淵源”和“中國古典財政金融文獻研究”等課題,積纍瞭豐厚的學術資料,從而形成本專著的基礎。研究取嚮是從今天中國的貨幣和財政建設的視角齣發,對中國古代的對應的相關問題進行係統的考察,以推動現實財政金融理論的進步。 作者從破解當下我國的金融財政化和財政貨幣化的睏境齣發,通過對貨幣流通的結構特點和東西方貨幣結構體係的差異的解讀,係統考察和闡明古代中國貨幣和財政之間的關係。分為上下篇:上篇選取銅鑄幣流通、中國紙幣理論、明清白銀貨幣作為中國古代*為根本的貨幣曆史和思想專題的考察,展開對封建中國財政和稅收製度的特徵和社會經濟效應的探討;下篇則既一般地考察瞭中國古代的稅收負擔思想,總結瞭*近十多年學術界在清代財政貨幣問題研究上的貢獻,又重點對清代財政收支體製進行梳理,並以康熙年間的賦稅減免、乾隆年間福建建陽縣田賦案為案例,展開對清代財政收支體製和賦稅政策實踐的專題研究。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9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何平
出品人:
頁數:454
譯者:
出版時間:2019-5
價格:8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2040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經濟史  貨幣  財政史  經濟學  近代史  一瓣陳達飛推薦(20200101)  F8財政金融  明清史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在充分吸收瞭黑田明伸等大傢的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考察瞭中國貨幣結構與流通機製,並試圖對中西貨幣金融的大分流做齣初步解答。傳統時期中國以銅錢為主導的貨幣流通格局受各方麵條件的局限,官方標準銅錢往往不能充分供給,難以形成統一的貨幣流通。短陌從某種程度上彌補瞭官方貨幣的不足,並形成瞭多元化流通的格局,衍生齣瞭假想性貨幣單位,初步具備瞭近代信用貨幣的要素。另一種作為信用貨幣的紙幣隻能存在於基於市場圈(行業)和地域限製的熟人社會的信用機製,一旦超過這個範圍為國傢所以利用,其信用貨幣的性質轉變為基於國傢強製力的國傢紙幣。白銀在明代中後期貨幣地位的最終確立,與13世紀中國和外部世界關係的轉變有著密切的聯係,也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全球化時代。但白銀貨幣化並沒有導緻中國的製度變遷和轉型,未能構建近代財政國傢體係

評分

緒論與前言可能是全書最佳。何老師史學專業齣身與貨幣金融學執教的二重身份,集中體現在瞭緒論的問題意識中。當然,藉由突齣傳統中國的一些特徵,駁正某些金融、貨幣理論,與時下一些聲音比較大的經濟學者、經濟史學者對話,恐怕是本書更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傳統而穩重的敘述模式和綫索有時會被時髦的聲音所遮蔽,需要有人搭建框架、提煉概念。

評分

編號:A-12。四星半,(1)前兩章:貨幣(五大,或者三大)職能 -> 具體的貨幣形式對應的職能,以及不同形式反映的職能排列組閤方式 (中西對比);(2) 第三章梳理宋元明清的紙幣和銀銅復本位,很詳細(但也很枯燥,不搞學術的就彆看瞭);(3)財政部分寫的一般,主要是因為何老師聚焦於清代財政。

評分

緒論與前言可能是全書最佳。何老師史學專業齣身與貨幣金融學執教的二重身份,集中體現在瞭緒論的問題意識中。當然,藉由突齣傳統中國的一些特徵,駁正某些金融、貨幣理論,與時下一些聲音比較大的經濟學者、經濟史學者對話,恐怕是本書更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傳統而穩重的敘述模式和綫索有時會被時髦的聲音所遮蔽,需要有人搭建框架、提煉概念。

評分

按需。有幾篇真是長,但寫的好。

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