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与山险

王化与山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新
出品人:
页数:401
译者: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305836
丛书系列:未名中国史丛刊
图书标签:
  • 罗新
  • 中古史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民族
  • 魏晋南北朝史
  • 王化与山险
  • 2019
  • 王化
  • 山险
  • 地理
  • 地质
  • 自然灾害
  • 环境科学
  • 中国地理
  • 地形地貌
  • 风险评估
  • 野外生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所撰关于中古时期边疆族裔问题的论文二十九篇,充分结合简牍、石刻与传统史料,分“边裔与中心”“发现与想象”“名号与传统”“墓志与历史”四个主题,对于汉唐游牧地理、中古南方族群的历史变迁、十六国北朝时期内入北族的政治发展与文化转型、北朝碑刻墓志的调查与研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说。全书材料充实,论述明晰,既有对于史料的深入挖掘、严谨考证,也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合理想象,展示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动人的史家情怀。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著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及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与叶炜合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主持选译《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

目录信息

边裔与中心
王化与山险
“真吏”新解
始建国二年诏书册与新莽分立匈奴十五单于
墨山国之路
茹茹公主
蒙古国出土的仆固乙突墓志
发现与想像
吐谷浑与昆仑玉
从依傍汉室到自立门户——刘氏汉赵历史的两个阶段
枋头、滠头两集团的凝成与前秦、后秦的建立
汉唐时期漠北诸游牧政权中心地域之选择
从民族的起源研究转向族群的认同考察
民族起源的想像与再想像——以嘎仙洞的两次发现为中心
魏收在济南
名号与传统
北魏道武帝的鲜卑语本名
说北魏孝文帝之赐名
北魏皇室制名汉化考
跋敦煌莫高窟所出北魏太和十一年刺绣发愿文
北魏申洪之墓志补释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
墓志与历史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北魏太武帝东巡碑的新发现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乐浪王氏
跋前秦梁阿广墓志
跋北魏辛凤麟妻胡显明、辛祥及妻李庆容墓志
跋北魏郑平城妻李晖仪墓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魏元则、元宥墓志疏解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新见北齐薛丰洛墓志考释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维舟/文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评分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日耳曼...  

评分

维舟/文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评分

维舟/文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评分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日耳曼...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如其名,王化与山险最好 。写十六国的文比较好,写北魏的不要。北魏属于流氓装着有文化,里面还是这么回事。

评分

给罗老师打电话。

评分

这本论文集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很大,更需要我们理解作者学术思路的变化。个人感觉,除去几篇交通史的文章外,多数文章的主题还是“华夏化”,其中可以看到的,是“政治体”与“政治名号”等分析框架的打磨与成型。从文章的写作时间来看,其实这本书向下衔接的是《黑毡上的北魏皇帝》,思路衔接的是“内亚视角的北朝史”。所以一定不要被出版年份2019年误导。

评分

对民族起源研究和族群认同研究的评述鞭辟入里,起源研究具有局限性,族群认同操作起来也十分困难。可以作为陈寅恪胡化或汉化论的另一思路。

评分

有几篇文章比较有感觉。籍由对茹茹公主事件的梳理,罗考察了柔然名号的变化,其背景是与北朝关系的演变。匈奴刘氏国号自“汉”至“赵”的变化,罗也置于北方胡汉民族关系演变的大背景。罗还通过对氐羌两族发展,总结了十六国政权结构性的问题,那就是民族狭隘性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崛起过程中起到了聚合作用,但民族融合后带来的其内在聚合力的消解。游牧政权中心地域的选择,罗认为军事和政治文化的作用大于地理因素。民族起源的解读最具理论启发意义,其对《魏书·序纪》的批判解读与定位十分精准,族群认同不能作为民族起源的研究依据。关于嘎仙洞的发现,罗认为行动本身的指涉是政治性的,种族也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从孝文帝赐名、北魏皇室制名的研究看,北魏的华夏化过程需要重新理解。十六国北魏德运的问题,也牵涉胡族政权合法性的认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