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1969年生,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任《思想史研究》、《思想与社会》、《开放时代》编辑委员。主要研究兴趣为中西思想史、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已出版专著《中道之国》(2015)、《儒家与启蒙》(2011)、《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2005)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2008初版、2018修订版)等。主编《思想史是什么》(2006年)、《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2009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另有译文多种。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道体学引论》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本体论”而走向“道体学”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本文原刊于《读书》2020年第3期) 一 哲学体系建构的判摄路径 丁耘教授的新著《道体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和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之后,哲学界又一部体系性的力作。丁耘兄出入中西哲学多年,且很早就自觉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哲学思想的...
评分序言 在当前的学术情境和精神状况下,此间呈现的这部著作也许在好几个方面是相对奇特的。故序言围绕此书之缘起、道体学之名目及全书之内容做一说明。 一、缘起:《道体学引论》与《生生与造作》 《生生与造作》[1]发表之后,不止一位师友建议将之拓展成书。《道体学引论》即在...
评分(本文原刊于《读书》2020年第3期) 一 哲学体系建构的判摄路径 丁耘教授的新著《道体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是继陈来教授《仁学本体论》和杨立华教授《一本与生生》之后,哲学界又一部体系性的力作。丁耘兄出入中西哲学多年,且很早就自觉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哲学思想的...
评分在现代技术的普遍预设当中,最突出的一种是,把生命的本质还原为数据。实际上这并非新的东西。基因科学早就在这样做了。更新的“进步”是把具体的生命现象、人生现象(还不仅是心智现象)还原为演算。从“生生”讨论出发,我想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可以讨论,生命是原理,还是与本...
评分在现代技术的普遍预设当中,最突出的一种是,把生命的本质还原为数据。实际上这并非新的东西。基因科学早就在这样做了。更新的“进步”是把具体的生命现象、人生现象(还不仅是心智现象)还原为演算。从“生生”讨论出发,我想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可以讨论,生命是原理,还是与本...
猛大:这本书是一本具有经典品质的书,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到目前为止写的最重要的一本哲学书。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基本是一个从总体上平判中西的《天下篇》,是用来建立中西哲学核心问题能否在同一个最根本的框架下加以讨论的这样一个架构。气魄非常宏大,因此是真正的致广大的书。第二点,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写给普通读者的书,它是写给哲学家的书。我们说,明道整个指点了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把一些最关键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后人思考,丁耘这本书也在整体上提点了未来可能20年我们去思考中西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以它确实是“引论”。许多地方看不懂的原因呢,是因为需要你自己通过研究去把它的相关的环节打通,所以在这点上这本书也是足够精微的。
评分值得反复阅读,其中的诸多洞见一时还难以把握,再努力吧!
评分优点是确实在开创,有种近些年哲学界罕见的刚毅生猛之气,同时思维也精密深刻,值得细读。不好的是,文言水平太臭……抬眼一看全都是“也”(整本书估计能用一万个)……而他选择这一语体,好处当然是可以尽量还原、接续中哲生发的语境,如他所说“用起来顺手”,但坏处是既没发挥出文言的典雅和韵律(甚至连精炼都不能说做到了),又比较影响表达的清晰和顺畅(以劳思光先生《新编中国哲学史》为参照,其书兼论多种哲学传统,所用言词清而要)。但还是特别欣赏用文言或类文言去做哲学的努力,因其也是我想在将来做到的。
评分翻了一遍,不明觉厉,文体怪异
评分应该是本土消化西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接续牟宗三、李泽厚的努力,用"良性的"思想史方法疏通学脉、判释诸说以逼显整体。现代性问题被暂时搁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