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这一本简体版,并面对2011年游鉴明老师赠送的《她们的声音》繁体版,心中油然升起对这套书的贡献及价值评述自己的想法。第一,这一本著作,不仅对口述史方法,而且对于口述史研究中运用性别视角方法开启了先河。其二,面对经过人们筛选、遗漏的“历史”,《她们的声音》弥补了曾经无声在场的有声呈现,所以,这本巨著更显极为珍贵。其三,历史的流向本身并非是单一、统一的,《她们的声音》以鲜明特色已立足于口述历史——”万花筒“中央!
评分今天读到这一本简体版,并面对2011年游鉴明老师赠送的《她们的声音》繁体版,心中油然升起对这套书的贡献及价值评述自己的想法。第一,这一本著作,不仅对口述史方法,而且对于口述史研究中运用性别视角方法开启了先河。其二,面对经过人们筛选、遗漏的“历史”,《她们的声音》弥补了曾经无声在场的有声呈现,所以,这本巨著更显极为珍贵。其三,历史的流向本身并非是单一、统一的,《她们的声音》以鲜明特色已立足于口述历史——”万花筒“中央!
评分老师那天转发出版消息给我,句子里破天荒带上了感叹号。如果不是她,我今天大概不会在现在这个地方生活。以前口述史课堂上就很想问她,再过些年会不会考虑做自己的个人口述史。岁月带给她的,没有直言的,都在藏在文字和行动里了。或许这也是聆听她的声音的另一种途径,我们在聆听中建立、维持着彼此的联结。
评分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是华语学界实践与研究口述史的重镇。游鉴明老师这本书不同于近史所一般口述访谈系列以某一行业、机构的发展或某一重要人物生平为访谈重心,而是以中国现代史上的女性为访问对象,为读者绘制一幅大时代中女性生命流动的生动画面。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对口述史方法的自觉应用与探索。怎么选人,怎么寻人,怎么采访,怎么记录、呈现,都是学问。作者显然具有非常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吝分享,这对我的研究有很大启发。
评分老师那天转发出版消息给我,句子里破天荒带上了感叹号。如果不是她,我今天大概不会在现在这个地方生活。以前口述史课堂上就很想问她,再过些年会不会考虑做自己的个人口述史。岁月带给她的,没有直言的,都在藏在文字和行动里了。或许这也是聆听她的声音的另一种途径,我们在聆听中建立、维持着彼此的联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