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1965年生于莱茵河畔诺伊维德(Neuwied am Rhein,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他曾在波恩和博洛尼亚学习物理学和天文学,担任《每日镜报》科学栏目编辑至2005年。他现居柏林,职业是自由评论员,发表过多部非虚构作品。2010年,《宇宙的奥秘:开普勒、伽利略与度量天空》在奥地利被评为“自然科学/技术”门类的“年度最佳科学书籍”。
。
【译者简介】
盛世同,生于冷战末年,金陵人氏。观天地,品历史,问道求真,克己爱人。虽一文不名,未改初心;纵一无所成,不废鸿志。尝游泰西,现居北京。
发表于2025-04-03
宇宙的奥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 你可曾记得,上次仰望天空是什么时候?当时是万里无云,还是电闪雷鸣?是月光皎洁,还是星河璀璨? 亘古以来,无论海陆如何变迁,物种如何演进,日月出没、斗转星移这些天象似乎从未改变。在认知革命的过程中,智人面对博大和永恒的天空,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天地为什么分开?...
评分 评分 评分43年前的1977年9月5日,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发射升空,它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艘穿越太阳圈并进入星际介质的宇宙飞船。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成为了第...
评分图书标签:
四百年前,两位截然不同的科学家突破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边界。1609年在威尼斯,伽利略·伽利雷透过望远镜观察星辰,并制作仪器和进行实验。在布拉格,科班出身的神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奠定了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基础,并思考着宇宙的宏伟构造。托马斯·德·帕多瓦以至今较少受到关注却扣人心弦的通信往来为基础,讲述了这两位类型如此迥异的学者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同样的时刻却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星辰的奥秘。在彼此的鉴照下,他们的远见与固执、睿智与无知得以呈现。这是一部介绍新科学的崛起以及近代来临之际的巨大变革的作品。
中文版忘了标了,盛部大作。和《牛顿、莱布尼茨:发明时间》一样,这本又是一部双线传记。在三十年战争的前夜,伽利略、开普勒互相影响,逐步奠定了日心说的基础。作者通过交叉叙事讲述了两人的命运以及科学史的发展,非常精彩。开普勒的形象比较热心大条,但是命运凄惨,而伽利略则显得谨慎精明而自私,两人的关系很微妙。其实喜欢17世纪历史、三十年战争的朋友也可以一读,反映了大战前夜的一个侧面,也是【反宗教改革】背景下的一幅众生相:从开普勒钻研星相,到他母亲被猎巫,还有第谷的折中宇宙观等等……都很有趣。
评分500多页读完 17世纪欧洲的动荡和愚昧与天文学思想爆发的冲突感 就好像智者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拮据的物质生活的对比一样强烈。人肉体得到受制于大环境太多 精神却受制于天赋。
评分一本由探索星空所串连起的双人传记,一方是用望远镜观测星辰的观察者伽利略,一方是提出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论家开普勒,作者通过这两位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科学家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早期天文学的发展与革新。 科学并非在笔直前进,而是一个渐进和扬弃的过程,这就如同第谷在哥白尼之后仍坚持地心说,伽利略在开普勒之后仍坚持行星的圆形轨道。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去,伽利略和开普勒的理论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但科学是一个寻求真理的动态体系,正是因为有了两人坚持多年的努力,百年之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艾萨克·牛顿才能成功发现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汇集扩展为新理论。
评分多元化的写作,有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既单线又联动的传记故事,有欧洲近代早期科学技术史的叙述,有相对具体但不多的关于近代物理学与天文学及音乐的科普,也有反映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历史叙述,还时有贯穿古今的对科研的议论和吐槽,是作者“时空奥秘三部曲”的第一部(但中文版的出版晚于第二部)。这部依然是小开本(五百多页才27万字),但采用了裸脊装帧,比先出的第二部方便阅读(但装帧不统一,强迫症可能会有不适)。不知是不是因为作者是德国人的缘故,本书多少有点褒开普勒贬伽利略的感觉,但还是成功的向我们展示了近代科学史上那个震撼世界的篇章。本书译文流畅,译者做了大量的注释,对读者很友好。四星半。(安利一本书,可以作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衔接,《无穷小 一个危险的数学理论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
评分500多页读完 17世纪欧洲的动荡和愚昧与天文学思想爆发的冲突感 就好像智者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拮据的物质生活的对比一样强烈。人肉体得到受制于大环境太多 精神却受制于天赋。
宇宙的奥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