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著名学者,传记作家,曾留学英国伦敦西南学院,对西方传记文学有深入研究。l949年以前,他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齐鲁大学等高校任教。建国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是复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朱东润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主要包括有《张居正大传》《陆游传》《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等。代表作《张居正大传》写于1943年,与《朱元璋传》《李鸿章传》《苏东坡传》一起,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不朽经典。
这本书是商同学推荐的,不过到今天才看完。就跟做科研一样,题目选好了,大体上就知道能作出什么档次的工作。传记这种文体,传主的选择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朱东润确实体现出是个高手。 不过先来点八卦。小时候有个电视剧,叫《联林珍奇》,现在看来也确实是中国电视剧里面...
评分 评分【旧文一篇】 就我个人的口味而言,并不太喜欢那种仅仅堆砌故事和材料的传记,哪怕写得很生动也没有太大兴趣,还有那种纯粹的史书,列传世家什么的,我也看得很少,那些具体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什么的对我而言其实无所谓,我看过之后也很少会记得这些。 我喜欢看到分析,看到事...
评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朱东润先生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写下了《张居正大传》,新中国诞生之初熊十力先生在《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中全面肯定了张居正的功绩。他们撰写和回忆张居正或许是寄托了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情怀吧。到80年代初,当中国的改革进行如火如荼之时...
评分吴晗作传是史家态度,仿佛躲在帘后,有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端;梁启超作传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把那人所在的位置看得清清楚楚;林语堂作传是身临其境,仿佛与传主同游山水,一吟一和;而朱东润作传,则另有几大特点: 一是酷爱对人物性格抽筋扒皮,如写到年幼的神宗...
这本传记的风格不大喜欢,不过有一段特别喜欢,写高拱与张居正那一段,从社会学上说完爆黑暗森林
评分本来想看传记故事的,没想到看到了是明朝历史,通过张居正,我们看到明朝的各种政治制度和文化。 主要介绍了张居正的政治经历,施政主张和过程,大概了解了他和徐阶、高拱和万历的关系,矛盾。其中夹杂了大量的信件、奏折原文史料,对应历史研究者或许很适合,但是对于普通读者略显艰辛芜杂。另外,我们也看不到张居正性格、形象和心路历程,与现在的人物传记差别太大了。
评分【亚马逊】15.11.14 张居正是治世的能臣,却不是道德的楷模。《明神宗实录》评价他“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非常公允。 结尾处写张居正子孙殉国,何其壮烈,朱东润先生正借此向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呼喊:“我们对于过去,固然要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是光明的尾巴。
评分本来想看传记故事的,没想到看到了是明朝历史,通过张居正,我们看到明朝的各种政治制度和文化。 主要介绍了张居正的政治经历,施政主张和过程,大概了解了他和徐阶、高拱和万历的关系,矛盾。其中夹杂了大量的信件、奏折原文史料,对应历史研究者或许很适合,但是对于普通读者略显艰辛芜杂。另外,我们也看不到张居正性格、形象和心路历程,与现在的人物传记差别太大了。
评分史料翔实 充分印证了政客全是混球 除了海瑞童立本那些清流无法施才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