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德米安》终于读完了,如果不是近几日贪吃电影,说不定《悉达多》也早该读完了。读《德米安》时就觉得这书一定写于《罗斯哈尔德》之后,黑塞的思想更系统地有条不紊地显露出来。《德米安》出版后黑塞开始长期独居生活,与精神病院的妻子分离。因为出版时用的是笔名埃米尔辛克...
评分久闻黑塞,却是第一次读他的书。《德米安》,不太能适应其中详尽的关于神秘主义和心灵感受的描述,但这本书能给予的启发和观念却是难得、而又能引起共鸣的。 渴望去思考世界与洞察真相的人,他们身上有该隐之印。这些少数人,他们生命的追求是更加清醒与客观,而其他人则追求...
评分久闻黑塞,却是第一次读他的书。《德米安》,不太能适应其中详尽的关于神秘主义和心灵感受的描述,但这本书能给予的启发和观念却是难得、而又能引起共鸣的。 渴望去思考世界与洞察真相的人,他们身上有该隐之印。这些少数人,他们生命的追求是更加清醒与客观,而其他人则追求...
评分久闻黑塞,却是第一次读他的书。《德米安》,不太能适应其中详尽的关于神秘主义和心灵感受的描述,但这本书能给予的启发和观念却是难得、而又能引起共鸣的。 渴望去思考世界与洞察真相的人,他们身上有该隐之印。这些少数人,他们生命的追求是更加清醒与客观,而其他人则追求...
评分这个评论会很长,(收集资料,分析什么的,我写了差不多两天啊O(∩_∩)O !),为方便冲着标题进来就想知道到底哪个版本好的亲们,我直接先把结论写到这里: 因德文原版都一样,因为各中译本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译本的区别和装帧价格(性价格比)的区别,尤其是译者...
我曾一直以为纳与歌,在轮下,荒原狼是黑塞的过渡作品,现在却忽然明白,他一生都处于过渡期,到最后也没有得到平和,所以玻璃球游戏里乌尔里希最终还是在走向世界的关口死去。在我所看过的所有作家里,黑塞最亲近。和集体价值无法统一,无法沉溺于个人道路以达到纯粹,无法真正的顺应,终于内心而不加评判,充满某种冷漠的虚无。德米安一书是找寻之途,找寻的是翔,由此我可以理解他后来那么贴近老庄的原因。但这必然不是答案,回归爱娃的母体依然不能回答加缪的问题:人可否自杀。这道路没有归宿,好在他一直在探索。
评分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评分前半本非常真诚地描述了如何从原生家庭的人造世界和人造秩序脱离,进入、理解并且接受真正的混沌世界的过程,对辛克莱毫无保留的心路变化描写和《悉达多》很类似。关于对自我追寻以及自我和世界的统一的论述真是《悉达多》的试笔。阅读时好几次我也想起我的几位德米安们。不过后半段愈发唯心,以及把个人的追求上升到世界的革新,有点读不进去;对于一战的梦境预言和旧世界即将崩溃的宿命解释可能需要代入到成书的时代才能稍理解一些吧。
评分一个人要经过怎样的锤炼才能在多年后依然保有一颗如此敏感细腻的心,去与彷徨少年时的自己共情呢?与那张仅存在于文字间的破壳之鸟相见恨晚。
评分这本小说在讨论很真诚的问题,可是过度使用心理分析和神秘体验减弱了它的说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