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实,一九四四(甲申)年生于台湾中部小镇。世代务农,父祖 皆为三宝弟子。十三岁丧母,初识无常。少时即好打坐及方外之术,亦 习金石拳术古文针灸等。自小厌恶迷信,每斥神造世间之说,不信神能 造人。
兵役期满后辞父离乡,于台北市觅职。五年后成立事务所,执行业 务;虽游世务,而乐于暗助弱小。
历练世间法十八年后,于一九八五年归依三宝,鼎力护法,勤种福 田。始修持名念佛,自成无相念佛功夫。一九八九年初,转修体究念佛--参禅。十月前往印度朝圣,多有感应。返国立即结束事务所业务,专 心护法及参禅。次年十一月于家中闭关,摒绝一切外缘,苦参十九天后 破参。
嗣即深入藏经,以三乘法义印证无讹。乃于一九九一年仲夏出而弘 法度众,于中央信托局佛学社等三处主持佛法讲座及共修,六年不辍,同修渐众。
一九九七年二月与诸同修成立佛教正觉讲堂,六月成立台北市佛教 正觉同修会,继续演示《楞伽经、成唯识论、真实如来藏》,八月成立 正智出版社,散播大乘宗门正法之种子。著有《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 学次第、禅--悟前与悟后(上下册)、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 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禅净圆融、禅门摩尼宝聚--公案拈提 (第一辑)、真实如来藏、宗门法眼--公案拈提(第二辑)、楞伽经详解第 一辑、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等书问世。
发表于2024-11-23
宗通与说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平实居士所写的系列书籍,很值得我们当今世人阅读,义理明确,行法得当,导偏行正,次第清晰明了,望有缘者能拜读之。 今末法时代,其书中的思想如一泓清水,注入于烦恼自心,顿觉清凉。
评分平实居士所写的系列书籍,很值得我们当今世人阅读,义理明确,行法得当,导偏行正,次第清晰明了,望有缘者能拜读之。 今末法时代,其书中的思想如一泓清水,注入于烦恼自心,顿觉清凉。
评分平实居士所写的系列书籍,很值得我们当今世人阅读,义理明确,行法得当,导偏行正,次第清晰明了,望有缘者能拜读之。 今末法时代,其书中的思想如一泓清水,注入于烦恼自心,顿觉清凉。
评分平实居士所写的系列书籍,很值得我们当今世人阅读,义理明确,行法得当,导偏行正,次第清晰明了,望有缘者能拜读之。 今末法时代,其书中的思想如一泓清水,注入于烦恼自心,顿觉清凉。
评分平实居士所写的系列书籍,很值得我们当今世人阅读,义理明确,行法得当,导偏行正,次第清晰明了,望有缘者能拜读之。 今末法时代,其书中的思想如一泓清水,注入于烦恼自心,顿觉清凉。
图书标签: 佛法 禅宗 正觉 菩萨 禅 邪法 西藏 藏密
古今中外,错误之人如麻似粟,每以常见外道所说之灵知心,认作真心;或妄想虚空之胜性能量为真如,或错认物质四大元素藉冥性(灵知心本体)能成就吾人色身及知觉,或认初禅至四禅中之了知心为不生不灭之涅盘心。此等皆非通宗者之见地。复有错悟之人一向主张“宗门与教门不相干”,此即尚未通达宗门之人也。其实宗门与教门互通不二,宗门所证者乃是真如与佛性,教门所说者乃说宗门证悟之真如佛性,故教门与宗门不二。本书作者以宗教二门互通之见地,细说“宗通与说通”,从初见道至悟后起修之道、细说分明;并将诸宗诸派在整体佛教中之地位与次第,加以明确之教判,学人读之即可了知佛法之梗概也。欲择明师学法之前,允宜先读。
目 次
序--自序 张序
第一章 概说
第一节 总释宗通与说通--证第一义谛 17
第二节 宗通概说………………………30
第三节 说通概说………………………48
第四节 法师与僧宝……………………56
第二章 宗通
第一节 禅宗之宗通--不闻而闻、
不说而说………61
第二节 藉教悟宗 ………………………65
第三节 禅宗三关真实不虚 ……………69
第四节 法相唯识宗之藉教通宗………72
第五节 大乘宗通见道之歧路
第一目 常见 …………………………77
第二目 断见 …………………………80
第三目 自性见 ………………………89
第四目 邪见与外道见 ………………95
第五目 宗通歧路之结论 …………107
第六节 宗通首重实践 ………………113
第三章 说通--从宗入教
第一节 宗通有六通 …………………124
第二节 三乘菩提之异同 ……………134
第三节 为戒慧直往菩萨说悟后起修之道 ………145
第四节 三乘无学应回向第一义谛……147
第五节 为已悟菩萨说应修一切种智…150
第六节 为初入地菩萨说修道及大乘光明三昧…………155
第七节 渐入诸地--由初地至十地……164
第四章 弘法与护法--从宗出教
第一节 教授学人立正知见 …………179
第二节 教作功夫准备见性……………181
第三节 克期取证--精进共修 …………182
第四节 汰除因缘不具者 ……………184
第五节 当授一切种智--无生法忍 ……187
第六节 身教重于言教…………………190
第七节 护持了义正法--摧邪显正 ……194
第五章 简异辨邪--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第一节 宗说二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202
第二节 轮回与解脱之三种缘起………218
第三节 二乘菩提与如来藏……………227
第四节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
如来藏为根本唯一佛乘………232
第五节 舍识用根之辨…………………244
第六节 宗通与胎昧……………………247
第六章 宗通与禅定
第一节 宗通非禅定……………………251
第二节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253
第三节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255
第四节 宗通之退与不退………………258
第五节 宗通与五阴尽…………………264
第六节 横出三界与渐出三界--解脱果-266
第七节 成佛--大菩提果 ………………272
第七章 各宗地位略判
第一节 律宗在佛法中之定位…………276
第二节 天台宗在佛法中之定位………278
第三节 密宗在佛法中之定位…………280
第四节 三论宗在佛法中之定位………288
第五节 俱舍宗在佛法中之定位………300
第六节 净土宗在佛法中之定位………302
第七节 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305
第八节 华严宗在佛法中之定位………313
第九节 法相唯识宗在佛法中之定位…315
第十节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321
第八章 宗教二门不可相离
第一节 宗门证悟不得违教……………331
第二节 教门弘扬不得违宗……………341
第三节 斥狂禅与狂密…………………358
第四节 佛教不应分宗立派--全面修证的佛法 ………364
第五节 欲求二通,当求真善知识……369
第六节 慎莫盗法以免重罪……………374
附录 佛教正觉同修会 同修发愿文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佛云: “众生‘我’者即是五阴(五蕴),离阴(蕴)之外更无别‘我’。” 因此众生所认为的“我”即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五蕴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那么,什么是五蕴? 简单地来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旧译“阴”或“众”(唐代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称为旧译),因此五蕴又称为“五阴”“五众”,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总称。 色蕴:“色”含有现代人所说的“物质”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积聚,是指四大种(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微粒统称为--地、火、水、风),以及由四大种积聚而成的人体、物体、器物、山川河流、草木等。 一般色蕴积聚的物质、物体、人体等,有质碍,有形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评分《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佛云: “众生‘我’者即是五阴(五蕴),离阴(蕴)之外更无别‘我’。” 因此众生所认为的“我”即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五蕴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那么,什么是五蕴? 简单地来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旧译“阴”或“众”(唐代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称为旧译),因此五蕴又称为“五阴”“五众”,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总称。 色蕴:“色”含有现代人所说的“物质”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积聚,是指四大种(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微粒统称为--地、火、水、风),以及由四大种积聚而成的人体、物体、器物、山川河流、草木等。 一般色蕴积聚的物质、物体、人体等,有质碍,有形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评分《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佛云: “众生‘我’者即是五阴(五蕴),离阴(蕴)之外更无别‘我’。” 因此众生所认为的“我”即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五蕴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那么,什么是五蕴? 简单地来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旧译“阴”或“众”(唐代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称为旧译),因此五蕴又称为“五阴”“五众”,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总称。 色蕴:“色”含有现代人所说的“物质”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积聚,是指四大种(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微粒统称为--地、火、水、风),以及由四大种积聚而成的人体、物体、器物、山川河流、草木等。 一般色蕴积聚的物质、物体、人体等,有质碍,有形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评分《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佛云: “众生‘我’者即是五阴(五蕴),离阴(蕴)之外更无别‘我’。” 因此众生所认为的“我”即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五蕴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那么,什么是五蕴? 简单地来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旧译“阴”或“众”(唐代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称为旧译),因此五蕴又称为“五阴”“五众”,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总称。 色蕴:“色”含有现代人所说的“物质”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积聚,是指四大种(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微粒统称为--地、火、水、风),以及由四大种积聚而成的人体、物体、器物、山川河流、草木等。 一般色蕴积聚的物质、物体、人体等,有质碍,有形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评分《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佛云: “众生‘我’者即是五阴(五蕴),离阴(蕴)之外更无别‘我’。” 因此众生所认为的“我”即是由五蕴聚合而成的,五蕴之外,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那么,什么是五蕴? 简单地来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旧译“阴”或“众”(唐代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称为旧译),因此五蕴又称为“五阴”“五众”,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总称。 色蕴:“色”含有现代人所说的“物质”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积聚,是指四大种(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因素、微粒统称为--地、火、水、风),以及由四大种积聚而成的人体、物体、器物、山川河流、草木等。 一般色蕴积聚的物质、物体、人体等,有质碍,有形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宗通与说通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