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锦的香港往事》一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为信主及家人讳,对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作了处理)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讲述了素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间所历经的悲喜。
素锦是上海人,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后来带着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锦失去了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锦的妹妹妹夫照顾。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
通过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港二十年间的隐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于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这些书信虽是素锦的个人哀乐,但也反映了20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底层百姓的生活;既是素锦个人生命史的片段,也是研究香港城市史的文献史料。本书对信札的呈现克制而恰切,读来历历在目,深受冲击。
#读书# 《素锦的香港往事》 昨晚捧起这本书,竟一发不可收拾,深深被主人公素锦的命运吸引,读后心境都不一样了。和年初读《漫长的余生》有类似的体会,文笔富有质感,内心常常被某一段落击中,非常畅快的阅读体验,可以直接列入年度十佳,特推荐网络上朋友们,好书难得! 《素...
评分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书信作为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真实的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现代人,我们有多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如果现在让你写信,你又最想写给谁?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写信的主人叫周素锦,她从1956到1976年20年间给她的家人写了326封信,这些信...
评分- 《素锦的香港往事》,百合,中华书局。 - 旧货市场淘到的一捆旧信,掀开了尘封的时光。 482封,20年,香港-上海,一对姐妹的鸿雁往来。 - 姐姐素锦。1922年生,因父亲早逝家境败落,19岁下海做“夜女郎”以养活母亲与三个弟妹,后做了商人章文勋的外室,诞有二女一子,章携正...
评分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书信作为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真实的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现代人,我们有多久没有提笔写信了?如果现在让你写信,你又最想写给谁?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写信的主人叫周素锦,她从1956到1976年20年间给她的家人写了326封信,这些信...
评分作者的文笔简洁优美,翻开便停不下来,一部优秀的女性史诗,期待被改编成电影那天。
评分【23-62】一个普通女性在异乡几十年的生存轨迹,都在与妹妹的通信中记录下来,她有丈夫,但却靠不住(她只是一个“小老婆”);她有亲人和子女,却远在内地;她没有财产,收入微薄还要抚养后代;她没有“关系”,人在异乡全靠个人打拼。素锦的故事是那个年代“港漂”一代人的缩影,困苦大半辈子,与这座城市共同读过艰难岁月。素锦信中的香港,就是电影《岁月神偷》里那个小市民的香港,这里没有英雄式的宏大叙事,只有平凡的柴米油盐。一个女人的一生,就浓缩在几十封书信中,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在想,要是将来的我讲述自己一的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评分这本书对我比较大的影响就是,一定学会花钱。就是不管大环境好坏,未来怎么去发展,一定要攒钱,并不是一味的抠门,而是要知道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什么。
评分最早是从读库看到这篇文章的, 当时就觉得很喜欢。对珠三角的人来说,每个家庭都有几个这样的香港亲戚,当初都有这样的故事。
评分素锦的信、她的故事是瑰宝,独一无二,绝佳的题材,奈何完全毁在这个作者「百合」手上了。看得出她对香港历史、社会人情不熟,一会百度一点文史当背景,一会抄一段张爱玲,像注水一般。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原本,这是罕见的上海-香港双城记最好的底本资料,现在经作者拙劣的文笔,变成了地摊文学。叹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