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美国、意大利工作,现在法国带领量子引力研究小组,著有畅销科普作品《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科学的诞生》等。罗韦利以其简洁诗意又充满热情的科普讲述惊艳世界,被誉为“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
【内容简介】
从已被证实的疯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测中的疯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罗韦利邀请你展开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进入黑洞内部。我们经过黑洞的中心,绕开恒星的残骸,来到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白洞诞生的地方。白洞是黑洞的反演?从黑洞进去的东西会从白洞出来?跨过奇点,越过时间的尽头,会发生什么?
视角的差异、时间的弹性、因果关系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能决定未来,而非过去?在《白洞》中,罗韦利的讲述比《时间的秩序》更进一步,再一次颠覆你的直觉。
【编辑推荐】
1、《七堂极简物理课》《时间的秩序》作者、“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 卡洛·罗韦利 重磅新作
2、深入探究令人着迷的黑洞,诗意又清晰地讲述前沿概念——白洞:罗韦利带着轻松与魔力,让你到黑洞的中心看一看,在时间与空间终结之处,见证白洞的诞生
3、充满哲思与启发,再一次颠覆你的世界观:关于过去与未来,时间与因果,罗韦利提供了比《时间的秩序》更深刻的解释
4、小说家心爱的优美科普,珍妮特·温特森、罗伯特·J. 索耶、尼尔·盖曼盛赞!《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新科学家》《新政治家》2023年度图书,欧美媒体好评如潮!
5、精美装帧,颜值爆表:小开本优雅精装,英国原版封面艺术 + 炫酷烫金工艺
假如对宇宙天体感兴趣的读者,一定绕不过一些天体物理学理论中涉及基本物理量和观点,比如代表天体极为遥远距离的物理量“光年”;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时间空间弯曲,这意味着引力的产生。还有我即将要提到的这部科普作品《白洞》中,讲述黑洞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白洞存在的观...
评分“下到黑洞底部,下到空间和时间消融之处,然后穿过黑洞,来到白洞,来到时间反演之处,我们会从这里走向未来。” 时间消融,时间反演,走向未来。对量子物理的好奇源自对时空的困惑。这种困惑不是某个时区某个经纬度某个时间点就可以回答的。山上的时钟快于平原上的,宇宙一直...
评分“我们之所以能记住过去,而非未来,完全是因为宇宙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比现在更偏离平衡态。如果一个系统达到了完全的平衡态,它就不会再有任何奇迹,也就不会再有记忆,更不会有任何东西能区分过去和未来。” 天才与疯狂,只有一线之隔。所有的伟大,都来自不甘心于平庸地人云亦...
评分相信对于当前最顶级物理学有所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我们现在的物理学世界已经超出了个人的常规认知,已经进入了一种极难理解的世界。 因为现在的物理学研究很多都是我们看不见、感受不到的区域,是对于普通读者极不友好的。比如量子力学,他的很多概念都颠覆着我们的认知,我们...
评分作为一个理科学渣,孤陋寡闻的我只知道宇宙中黑洞的存在。不曾想,在黑洞的对面,还存在白洞。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这本《白洞》,带领我们走进白洞,探秘白洞,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星际之旅。 白洞,是物理学家们根据黑洞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上所提出的“假想...
卡洛·罗韦利有多厉害呢?我的朋友里,喜欢理论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看见他的名字就尖叫着呼朋引伴开始ALL IN。我的朋友里,完全不看理科和科普、只读文学的,狐疑着开始看、看着看着也爱他了,甚至愿意接受我按头安利其他的量子力学科普书。旁征博引,丝滑地信手拈来古典学和西方正典中的经典隐喻就能优美地把理论物理里虚无缥缈且数学门槛很高的概念和假说给一个零基础的读者把关键逻辑都讲明白的家伙。如果这不是大神,那就没有神了。
评分更正了以往以为白洞与黑洞完全相反的刻板印象,白洞与黑洞在视界性质几乎一致,而在视界内部,无法观测处,前者单纯喷吐信息,后者只会吞纳物质的推测图景,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启发。如果此前有作者的《现实不似你所见》和《时间的秩序》基础,会对书里叙述的普朗克空间与时间的流动动力问题更好理解。这部依然延续作者融人文于科普的最珍贵特质,但也许是因为太喜欢《时间的秩序》,所以怀抱过高的期待,读这本感到有些散芜与勉强,以作者的水平,本可以写得更好的。也在想,假如黑洞内部真的会发生量子隧穿,时间与空间真的会跃迁,黑洞变为白洞,亿万年后,吞没的星屑与光子能去而复返,回归群星宇宙之间。那吞吃我们的黑洞洞的命运,总有一天,也会归还给我们应当应分的幸福,我们等待着。
评分非常棒,能感受到科学家对于探索未知的由衷的热爱,作者又把他的这种热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来。那些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任何的改变的研究,是一种稳固的、确定的过去,决定了对我们来说开放的、不确定的未来,这是可以选择的某个方程的一个解。
评分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第一次知道了白洞这个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么,但是同时拒斥物理带给我的太费脑细胞的压力。好在作者体恤读者写作时脑海中构想了两类读者: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一无所知,作者试图向其传达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类读者对物理学了如指掌,作者试图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视角。作者面对两类读者统一抱持精简的写作方针,因为前者只对最基本的要素感兴趣,细节会增加无用的负担。后者已经知晓细节,不愿再听作者赘述。这本书最终做到了一种“我燃烧一颗恒星来向你说再见”的浪漫。我好像书中对日落没有多想的老渔民,忽然有一个人跟我说:日落只是一种幻觉,太阳并未沉入大海。太阳静静待在原处发光发热,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脚下这个星球的自转引发的视觉现象。不过我可以照常生活,观念的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视角问题。
评分依旧简洁诗意的罗韦利,解释原理的比喻生动与逻辑性并存。看到120页左右至结尾的时候有点眼泪汪汪……因果只是世界朝向平衡中的一步,“不要害怕生命中的黑洞,你迟早会走出来”。穿过一个白洞,就出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