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申: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曆史係教授。近期研究興趣,包括區域及全球史視角下的中國近現代史、邊疆與民族、東亞史、城市、曆史地理等。
齣版專著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s,1881-1919和《發現東亞》。
?️一部亞洲的誕生史,就是一部現代世界形成史。
?️一部書寫在古地圖上的全球史。讓沉默的地圖開口說話,揭開百餘幅珍貴古地圖背後的故事。
?️“文景曆史寫作奬”十強、清華大學教授宋念申,寫給曆史愛好者和地圖愛好者的必讀之書。
?️國內曆史學、地理學權威學者李孝聰、孫歌、唐曉峰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這片名為“亞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
亞歐大陸明明是一體的,為什麼分成亞、歐兩大洲?分界的依據又是什麼?從歐洲人命名“亞細亞”,到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成為“亞洲人”,中間又經曆瞭哪些麯摺?
清華大學教授宋念申告訴我們:古地圖是探索亞洲形成史和反思現代性的關鍵一環。
在新作《製造亞洲:一部地圖上的曆史》中,他藉由百餘幅珍貴的古地圖材料,描摹瞭亞洲(及中國)在地圖上齣現、發展、變化、定型的過程,同時觀察瞭這一過程中的各種權力結構——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領土國傢——在地圖上的呈現與錶達。
地圖的演進,是否真的朝嚮科學?
殖民主義語境下的“發現”,究竟是 “發展”還是掠奪?
研究和思考“亞洲反題”,能為現代帶來何種新的可能?
以古代地圖為視覺材料,本書通過看圖、說圖,走近真實的曆史,以直白生動的文字,嚮大眾讀者介紹前沿、有趣的學術思考。
——【名傢推薦】——
從眾多相關古地圖中提取曆史綫索,展開對特定問題的深入討論,這是不多見的。因而本書具有多方麵的學術價值。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唐曉峰
亞洲一詞,來自亞述語的亞蘇(asu),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以後歐洲人將所有地中海以東的地區都稱作asu,並將其讀成Asia。人類早期對地球大陸認識的逐步深化是靠不斷的地理考察達到的。這種地理考察無論是航海還是陸路跋涉;無論是為瞭遠程貿易,或是殖民者的軍事徵服,都推動瞭人類對未知大陸地理視野的逐步深入。人類或靠文字記述認知曆史,或繪製地圖錶達對地理空間的理解。本書的看點在於作者通過解析各個時代地圖繪製的曆史敘事,告訴讀者不要以為地圖上的亞洲隻是一個自然的産物,而是有著被製造的過程。
——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李孝聰
地圖凝聚瞭三維時空,卻不動聲色地僞裝成平麵。綫條下隱藏的故事,時空中流動的色彩,定格在一張張指示地理位置的地圖中,等待著有識者的發掘。在這個讀圖時代裏,最有含量也因而最難解讀的圖像就是地圖。本書作者在地圖中尋路,在平麵中發掘,為我們激活瞭那些已然定格的動態曆史,揭示瞭地圖如何說話的秘密,並且,在“世界”這個整體的人類空間想象中,為我們呈現瞭亞洲飽經滄桑而充滿能量的生命曆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 孫歌
發表於2025-02-24
製造亞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您是否認為地圖上反映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區域呢?您是否認為地圖上所有劃分的界限都在世界上已經得到過公認的?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曆史係教授宋念申教授告訴我們:“地圖既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權利。它在嚮觀者提供對特定空間的解釋,同時也藉由解釋的權利,...
評分您是否認為地圖上反映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區域呢?您是否認為地圖上所有劃分的界限都在世界上已經得到過公認的?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曆史係教授宋念申教授告訴我們:“地圖既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權利。它在嚮觀者提供對特定空間的解釋,同時也藉由解釋的權利,...
評分您是否認為地圖上反映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區域呢?您是否認為地圖上所有劃分的界限都在世界上已經得到過公認的? 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曆史係教授宋念申教授告訴我們:“地圖既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權利。它在嚮觀者提供對特定空間的解釋,同時也藉由解釋的權利,...
評分什麼是亞洲? 一個大陸?地球上的“七大洲”之一? 亞洲當然首先是作為一個地理概念而齣現的。可當我們站在一幅世界地圖前,就會發現“亞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的奇怪之處——它沒有辦法用純地理的方式解釋通,歐洲也是。 由這張示意圖,我們以知道,亞洲和歐洲並不是相對獨立的...
評分什麼是亞洲? 一個大陸?地球上的“七大洲”之一? 亞洲當然首先是作為一個地理概念而齣現的。可當我們站在一幅世界地圖前,就會發現“亞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的奇怪之處——它沒有辦法用純地理的方式解釋通,歐洲也是。 由這張示意圖,我們以知道,亞洲和歐洲並不是相對獨立的...
圖書標籤:
開篇思路上就非常的法國哲學,福柯的異托邦概念以及知識/權力觀很明顯,同時強調地圖的事件性特徵(德裏達意義上的而非德勒茲),也是地圖研究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進路途徑。 內容上對歐洲和亞洲地圖製作間的映射對比很明顯,兩條綫並行觀感很好,對於《瓦爾德澤米勒地圖》和《坤輿萬國全圖》的分析很精彩。兩種製圖學的分流其實就依托於一個曆史社會學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倫理的影子(尼德蘭製圖學派),全球商業對製圖業的“大分流”作用,看到宋念申對新全球史的熟稔(比如將蔔正民《維米爾的帽子》中的資産階級消費文化與地圖做聯係),格勞秀斯與威廉·布勞在法理和視覺上重塑空間的共謀。 期待之後和宋老師當麵聊天交流。
評分還挺好看的!但有點奇怪的是,似乎有些文不對題。題目,以及幾篇營銷書評都把重點放在亞洲的塑造和邊界上,但書裏這些基本就不著筆墨。重點反而是東西對世界的認識如何落在紙麵地圖上,以及如何通過測繪地圖形成主權國傢的理念。並且,也沒有用後者的視角來解釋研究我國的情況。都是因為嬸茶? 想起前幾天在南漢二陵博物館,一個五代十國割據政權的古地圖,竟然還標上瞭現在的中國邊界,甚至還特麼有審圖號,真是荒唐而無孔不入的意識形態塑造!用書裏一句話就是:“如果非要用20世紀以來纔逐漸固化的領土理念去審視所有古代地圖,我們就會脫離……曆史脈絡和社會環境,‘時代錯置’,讓它們負擔不應該承擔的責任”。
評分教科書上沒有人會告訴小朋友地圖本質上是意識形態的産物,大多數時候大傢都會默認為它是客觀存在。所以,意識形態應該是地圖學的第一課,這也是《製造亞洲》的根基。而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把地圖史納入到瞭整個曆史框架中,以史帶史,用觀念史的寫法厘清瞭地圖學的曆史。
評分一人血書把書中的古地圖全部單獨齣版搞一本高清圖集行不行啊,這麼小的圖真的不夠看啊!
評分某種意義上也解釋瞭為什麼地理是文科而不是理科,畢竟地理某種意義上不存在“真實”而是人為建構的。看瞭好幾本以後現代主義重新思考傳統語境的著作(比如《東方主義》),而這本的齣發點完全是亞洲地圖,就讓我這個古地圖愛好者狂喜
製造亞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