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发表于2024-12-25
京华烟云(全两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1、富有之家的千金小姐和丫鬟的区别,只要看态度是否从容雅静,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2、她跟骡夫们说话,洒脱大方,丝毫没有一般少妇羞怯的样子。 3、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
评分最近在看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说来惭愧,长到20几岁,很多名著都没看过。记得当时是看到网上书城有一个影视原著的栏目,瞥见《京华烟云》的原著者是林语堂先生,突然来了兴趣开始读这本书。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应该是高中的时候读过他做的文章,依稀记得他是我的老乡,以及...
评分电视剧赵薇版的烟云,从开始看,我就被吓住了,姚木兰要嫁给老大冲喜,幸亏蔓娘回来,虚惊一场;妹妹莫愁又和老三好上了,结果为了一个很拙劣的小误会,导演偏让他们解释不清,然后大家闺秀出身的莫愁,楞是在大喜之日离家出走,说是为了惩罚一下老三.(以一般人的常情和智力都该知道,这不...
评分借着《京华烟云》电视剧的热播,我又一遍重温了这本书,也再一次体会了陈裕清先生所说的“林语堂博士仿佛是一座活的民族纪念碑”,如果你想快速了解自光绪26年间(1900)义和团之乱至全面抗战第二年(1938)年之间的历史演变,人民生活,读这本书是再好不过了,它涉及了那...
评分林先生语言之妙,时如行云之流畅,时如落花之幽静,时如匕首之犀利,阅之大快,自不必言;其文章立意主旨,亦毋庸我一粗浅之人赘述,只此说说对姚家木兰和莫愁的看法 木兰是书中的主人公,才高貌美,又有胆识又有分寸,一生传奇多变,颇令人赞赏;但林先生说木兰是“中国完美女...
图书标签: 林语堂 小说 中国文学 京华烟云 经典 现代文学 文学 中国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旅居巴黎期间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小说写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作者一改平日的幽默超脱,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以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林语堂自己认为这部小说是“非无所为而作也”。作为他的三部曲之一的《京华烟云》,曾四次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可见其文学地位和价值。
看了《风声鹤唳》之后,自然地想看《京华烟云》
评分北平的家族情恨电视剧实在是改的太不像话了 木兰他爹的道家思维很受用
评分史诗一般的著作 相比于《长恨歌》的上海女人史诗 我更喜欢北京的姚木兰 局气接地气识大体
评分喜木兰的灵巧,红玉的悲情,大时代中的小家,越是乱世,越显美好。妙想家啊!现如今亦不及你。
评分不怎么顺当地把林语堂《京华烟云》上部看完了,他的书还是值得慢慢咀嚼的。因为大概知道里面众人的下场,所以林如斯对父亲作品的评价:浮生若梦,一路看来我是极其认同的。但是作为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亦极其认同其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观,所以,哪怕下卷中满纸生离死别泪,我还是自虐地开始看吧。把下部看完了。我必须要感叹,林先生为大家,有一点我非常推崇,就是将大时代的背景不着痕迹地贯穿全书,并且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老派人的小说,往往带着浓重的诗一样的语言特色,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的重要原因。
京华烟云(全两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