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涛,196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所长。主要研究清代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曾出版《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文化怪杰辜鸿铭》、《闲话辜鸿铬——一个文化怪人的心灵世界》、《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合著)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主持、合译)等。曾主编《西方视野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清史编年》(副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副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发表于2025-05-29
“她”字的文化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选题新颖别致,材料详尽,论述清晰,虽略显冗杂拖沓,但瑕不掩瑜。 一个“她”字,既属语言文字,又涉及社会意识、政治形态,其创立参与了白话文运动与新文艺运动,而确立过程中还要细化到考察具体的语音习惯、语体色彩和排版印刷,确可称为文化史。 前半部分讨论女性第三人称...
评分 评分《“她”字的文化史》 以前还真没注意,一个简单的“她”字竟然后面蕴藏这这么多文化内容。就好象刚看完的《1944:松山战役笔记》一样。不过两相比较,还是后者更深更广一些。 不过单就一个字来说,能写出一本书的,可真不多,尤其是“她”这个才出现不到百年的字。和别...
评分文化史家彼得•伯克说“语言是最敏感的容器,能折射文化的变迁”,当今天的我们熟练、自然、理所当然地写下阴性代词“她”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知道这个字诞生只有短短九十余年的时间,而其背后有一段色彩斑斓的历史故事。 人民大学教授黄兴涛在《“她”字的文化史》一书中不但...
评分1832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出版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将he、she、it分别为“它男”、“他女”和“他物”。 1878年,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明确译he、him为“他”;译she、her为“伊”;译it为“彼”。 1918年8月15日,周作...
图书标签: 文化史 文化 历史 她 新文化史 文化研究 黄兴涛 文字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所发明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女性新代词。它的诞生、早期书写实践和社会认同的过程,蕴涵着丰富多彩、生动曲折的历史内容。揭示这一过程,对于认知汉语的现代变革、新文艺的起源、女性意识的强化与渗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意义等,都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她”字的文化史》是作者长期研究近代中国新名词的一个典型个案,很是系统完整。其所发掘出的材料让人感到惊奇。全书为“她”字作“传”,构思新颖,讨论深入,图文并茂,集历史叙事、史实考辨、分析评论于一体,融语言、文学、性别、观念和跨文化交流的多维视野于一字,是对反对“她”字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理念的自觉实践。
可能是受刘禾《跨语际实践》一书关于“她”字分析的印象,从而把一个字做成“一文化史”。但是,如果再从实践维度开拓深入可能更好,譬如文中涉及的左翼文化与她字的政治文化分析那部分、她字与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解释。就目前言,把一篇文章改成一本书总感觉分量不足。
评分可能是受刘禾《跨语际实践》一书关于“她”字分析的印象,从而把一个字做成“一文化史”。但是,如果再从实践维度开拓深入可能更好,譬如文中涉及的左翼文化与她字的政治文化分析那部分、她字与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解释。就目前言,把一篇文章改成一本书总感觉分量不足。
评分考证功夫算是细致,但“有节制的分析”几乎接近“浮光掠影的分析”。“她”直接来源于文化翻译的需要却对中西现代讨论浅尝辄止,讨论“女性新代词”却几乎没有什么性别视角,许多理论分析的空间呼之欲出结果轻轻放过(母亲-祖国,民族主义的性别分析引文都搞上了一翻页就解释为赞美和尊重……我真是吐血)后记写“这一问题的内在思想张力不足以完全呈现我对新名词思想史研究的追求”,原来觉得此题“太小”,意不在此,懂了。
评分“她”如果不从跨语际实践角度来看,一味强调中国现代性的内在需求,忽略“她”背后蕴含着的中西现代之争,解释总会觉得稍显不足。另外,副标题“女性新名词的发明与认同”却缺少了“她”所指代的女性,偶尔提到几位使用“她”的几位女作家,却没有分析……
评分文化自觉
“她”字的文化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