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望和諧——周秦兩漢王朝祭禮的演進及其規律》
楊英 著
商務印書館,2009年10月齣版
開本:16開
頁數:703頁
定價:72元
ISBN:9787100061001
引言
第一章 濫觴:周禮對中國古代王朝祭禮的定位及其深遠影響
第一節 從《易》的象數思維到“禮”的數度思想
一 “禮”義之源——《易》的象數思維和數度思想
二 數度思想下的禮“儀”、禮“容”與禮典、禮樂
第二節 “禮”對中國古代早期宗教的改造考述
一 禮“義”對早期宗教觀念的改造
二 禮“儀”對早期宗教行為的改造
三 禮“容”對早期宗教體驗的改造
第三節 周代金石雅樂對上古樂舞的改造
一 周代雅樂以前的音樂情況
二 周代的樂律學成就——五音十二律、“三分損益法”及“和”的思想
三 周代金石雅樂的體係及其與禮典的配伍情況
四 從上古樂舞到廟堂之舞
第四節 周代郊天和祭祖禮考
一 郊天禮
二 祭祖禮
第五節“神道設教”與“治齣於一”——周代王朝祭禮的格局與性質
一 “神道設教”的淵源和真實含義
二“神道設教”在王朝祭禮領域的體現——祈望和諧的禮儀
三 “神道設教”與“治齣於一”——周代王朝祭禮的功能、性質
第二章 激變:“治齣於二”——戰國、秦吏政時代的祭祀和禮儀
第一節:“治齣於二”——吏政與禮儀分離的濫觴
一 法、律、令的齣現與“治齣於二”格局的形成
二 “明堂月令”的理想對“治齣於二”模式的設計
第二節 戰國數術的發展和對神靈格局的影響
一 戰國數術中 的“象”、“數”發展對“神明”內涵的影響
二 戰國數術影響下的神靈格局
第三節 戰國各諸侯國祭祀考
一 齊地“八神”
二 楚地諸神
三 秦國祀典中的諸神與當時的民間信仰
第四節 法傢吏政影響下的秦朝國傢祭祀
一 秦的“治齣於二”對禮儀、祭祀事務的影響
二 秦朝的禮儀事務和國傢祭祀
三 秦始皇的封禪和求仙
第五節 神仙傢的産生
一 對萬物構成的認識——“神明”和“精”“氣”
二 從“道”的概念到“真人”思想、最早的內丹術
三 宇宙地理、博物知識和“藥”的構想
四 數術、方技知識
五 巫術和雜祀
第三章 漸進和“復古”:西漢——從國傢祭祀到係統王朝祭禮的演進
第一節 繼承故秦——西漢初年的國傢祭祀
一 漢初的雍五帝畤和陳寶畤
二 漢初長安祀官領有之祀
三 漢初的社祠
四 《漢書•地理誌》所見漢初各地立祠
第二節 儒傢對古典祭禮的傳承與漢初律曆、正朔的改作
一 戰國至漢初儒傢對古典祭禮的傳承
二 漢初的正朔說和漢文帝的郊祀
第三節 漢武帝時期的禮儀和祭祀
一 興禮、改正朔
二 山川河海之祀及雍五畤的衰微
三 太一、後土之祠的建立
四 其他雜祀與國傢祀典的擴大
五 封禪
六 明堂
第四節 漢代經學、緯書中的象數之學對禮儀、祭祀事務的影響
一 董仲舒《春鞦》學中的禮儀和祭祀
二 五經、緯書中的象數之學
三 五經災異說及緯書數術中的神靈和祭祀
第五節 元、成、哀、平之際祭祖禮的改革
一 漢初至元帝時祭祖禮簡況
二 韋玄成等改革祭祖禮
三 成、哀、平之際廟、寢、園的罷復和諸傢之爭
第六節 改革天地之祀及王朝祭禮體係的齣現
一 王朝祭禮體係的齣現
二 宣、元時期的祥瑞、雜祀和神仙方術
第七節 西漢的“治齣於二”與禮樂製作
一 西漢“治齣於二”的變化
二 “治齣於二”與西漢的禮典之興
三 西漢“樂”的製作
第八節 元始、新莽時期的禮儀和郊祀
一 元始年間的禮儀和郊祀
二 新莽代漢後的禮儀和郊祀
三 新莽年間的禱祠
第四章:定型:東漢“治齣於二”的新格局下王朝祭禮的定型
第一節:東漢的禮樂製作與“治齣於二”的關係
一 曹褒、張奮的製禮和失敗——對“治齣於二”原則的偏離
二 東漢物化禮樂製度的齊備
第二節 三雍的起建和《王製》中古禮的施行
一 明堂及宗祀先帝之禮
二 闢雍及養老、大射之禮
三 靈颱及觀雲物、候氣之法
四 封禪和巡狩
第三節《月令》中的禮儀、鄉俗和巫術
一 《月令》中跟歲“氣”有關的禮儀
二 歲時生産禮儀
三 《月令》禮典中的鄉俗
四 東漢《月令》施行中的巫術
第四節 東漢國傢祀典及郊天、祭祖禮
一 東漢國傢祀典和郊天禮
二 祭祖禮
第五節 東漢王朝祭禮與民間宗教的正式分流
一 體係的分流——象數之學和“元氣”思想的不同運用
二 理念的分流——立祀原則和神性的差異
三 實踐的分流——禮典與方術之彆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跟當初答辯時的博士論文比,它增加瞭將近一倍的篇幅,跟原來麵貌相比已發生瞭很大的變化,許多當時未及深入思考或尚未找著答案的問題在這數年的修改中得以深入,周秦兩漢王朝祭禮發展的基本來龍去脈也總算有瞭交代,但它離我心目中最終廓清的境界仍然是有差距的,我知道這種差距將永遠存在於自己落於文字的作品中,也是推進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
當初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為直至目前,研究“禮”者雖然日漸增多,但王朝祭禮卻一直少有人問津。當初導師祝總斌先生聽到我想選這個題目時,曾拿著《通誌》問我想選擇五禮中哪一部分,這暗示瞭這一領域的復雜繁難。我當然知道自己齣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年齡、學養、心境離古“禮”都很遙遠,但這並不影響我的興趣,而且,這種既有形而上內涵,又有具體細節的典製的研究對象恰閤我之所好,於是便沒有多慮地投入瞭對它的研究。
當我深入之後,纔切實地感覺到瞭它的難度之大,我原先知識儲備的欠缺、學養的匱乏在這過程中一次次暴露無遺。不過,本著“求知就是不斷填補未知的那些漏洞”的認識,我開始瞭涉獵經學、哲學、社會學、宗教學、文化人類學乃至天文學和自然科學的過程,這一跋涉對個人而言無疑不可能是輕鬆的,但憑著還算過得去的英語基礎,憑著年少時期因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所打下的那麼一點底子,我終於一點點地理清西方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各種理論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禮”時所具有意義的程度,並盡量努力消弭自己在思維方式和知識水準方麵跟古人的深刻隔膜(這是一個或許畢生難以窮盡的過程)。我開始明白古人的思維是一種“象數思維”,它在以獨特的方式詮釋世界和人自身的各種現象的同時,還建立起一種“數”的體係,各種在今人看來無甚關係的禮儀——皇帝貴族齣行儀仗中旌旗的數目、官員命婦的衣飾品級和顔色、親貴吏民守孝的天數、著服的等衰等等,正是憑著這種“數”的差彆井井有條地聯係在一起,進而構成古代禮儀的完備而精緻的大廈。王朝祭禮正是這大廈中最隆重、最莊嚴、最具有形而上內涵的部分,若用源於西方時空二分式思維的宗教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理論來研究它,對於考察它的細節當然是有用的,但總體說來,這些理論與中國古代的“象數思維”從根本的邏輯形式上說有重大差異,在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一方尚難以用自己的所達到的成就衡量另一方的高下得失,對個人而言,與其在一知半解中評判優劣,不如在審慎中一點點努力以接近它的真實狀況,以篳路藍縷之心態等待來者,真能如此我已知足。
因此,我一點點考察,一點點思辨,一點點構建。這思辨通常是寂靜的,它讓我常常忘記光陰的荏苒和身邊世事的變遷,讓我用純淨的心情渴望真實,並用所接受的曆史學專業訓練一點點企及這種真實。講到這裏,我不能不感謝我1998至2001年在北大就讀時,導師祝總斌、閻步剋先生對我的嚴格要求和仔細指點,正是三年來始終如一的這種要求和指點讓我擺脫原先倉荒無知的狀態(對於人類既往所創造的知識總體而言,自己永遠是無知的),知道紮實的考據應該怎樣進行。不僅如此,祝先生的一言半語和處世心態,還每每讓我頓悟,讓我感覺到高低貴賤、順逆寵辱背後的瞭無意義,我在感恩之餘衷心地希望先生健康長壽!而閻老師那種靈動自在的思維方式,同樣不需要很多言語,就足以讓我體味“陽光下的自由”應該是什麼樣子。
所有這些都讓我長進,讓我感覺到謙卑、緘默和寂靜背後的美好和智慧,讓我在“玄而又玄”的狀態下仔細體味周圍每一個人身上各異的光芒;讓我在麵對既往和將來可能有的各種起伏,以及周圍現存的各種差異時保持穩定和平靜的心態,正是這些在滋養我,讓我在如照鏡子般看見人間種種缺憾和劣勢的同時,清晰地感覺到希望和完美確實在每個人的心間存在,它們如同一縷縷淡淡的、溫暖的陽光,構成瞭由古至今從未過時的夢想——祈望和諧。
來曆史所之後,硃大渭先生在個人微輕無果之際給予瞭重要的鼓勵,劉馳、梁滿倉、蔔憲群、楊振紅、孫曉、馬怡、侯旭東等先生,或惠賜大作、或無私點撥,他們給予的幫助和啓迪實非片言隻語所能錶達!秦漢史研究室的年輕同仁宋艷萍、鄔文玲、趙凱、戴衛紅等,他們的靈性和活力亦讓我深受熏陶,師妹莊小霞無私地幫我復印資料,在此一並緻謝!
寫到這裏,我已不能不嚮我的丈夫——著名文物考古和青銅器專傢、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員李先登先生緻以最深沉的感謝!十多年來,他對我從無改變的支持、鼓勵和慰籍讓我永誌不忘!他對我所有的付齣我都將終生銘記!此刻他雖已纏綿於病榻,但正如彼此所知道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仍是不變的承諾。
我還要感謝我的父母——即使我再怎樣遊曆四海,再怎樣目睹高端,他們都將是我永遠無法忘懷和永遠感激的人。
此外商務印書館的丁波先生,為此書的付梓齣版付齣瞭大量勞動,在此亦深錶感激!
最後以裴多菲小詩一首,與同誌者共享:
畢生事業,一言瞭之;
更殘人靜,歌哭自知。
楊英2008年5月於北京
發表於2025-01-19
祈望和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禮製 秦漢史 禮學與禮製 禮學 曆史 祭祀 魏晉南北朝 要
下筆不夠乾脆明朗,多是綜述前人創見,而少有個人觀點。
評分君子曰:“視野很大,視力不行。”
評分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評分一點點地理清西方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各種理論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禮”時所具有意義的程度,並盡量努力消弭自己在思維方式和知識水準方麵跟古人的深刻隔膜,古人的思維是一種“象數思維”,它在以獨特的方式詮釋世界和人自身的各種現象的同時,還建立起一種“數”的體係,各種在今人看來無甚關係的禮儀,皇帝貴族齣行儀仗中旌旗的數目、官員命婦的衣飾品級和顔色、親貴吏民守孝的天數、著服的等衰等等,正是憑著這種“數”的差彆井井有條地聯係在一起,進而構成古代禮儀的完備而精緻的大廈。王朝祭禮正是這大廈中最隆重、最莊嚴、最具有形而上內涵的部分,若用源於西方時空二分式思維的宗教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理論來研究它,對於考察它的細節當然是有用的。但總體說來,這些理論與中國古代的“象數思維”從根本的邏輯形式上說有重大差異。
評分下筆不夠乾脆明朗,多是綜述前人創見,而少有個人觀點。
祈望和諧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