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Ray Huang) 著名历史学家。
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逝世于美国。抗战期间及战后,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十年;自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1943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4年5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抗战结束,任第三方面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1946年参加全国考试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后曾任国防部参谋。1950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分退伍。再度赴美后,于密西根大学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1964)。曾先后在南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的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地北天南叙古今》,《放宽历史的视界》,《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书。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发表于2025-02-25
緬北之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前面与《缅甸荡寇志》的读后记有重复,揉在一起了) 1946年3月,《缅甸荡寇志》初版三万册一售而空,5个月后再版。这本记录对日作战的酷烈与辉煌、极大振奋民气的书,此后的命运竟一波三折:在台湾被禁30余年,在大陆,直到200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才更名为《中...
评分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文:蔡朝阳(原载于燕赵都市报) 我读许倬云,总觉得他是一个对母族文化满怀感情的世界公民;读黄仁宇,总觉得他是一个有世界眼光和现代治学方法的中国人。许倬云将自己放置在了人类之中,他的中国史就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两者没有本质性的分判点。黄...
评分五一假期一天读完。后面那篇文章是《黄河青山》里的,看起来像是凑本书字数。每读一次便有一次的收获。看完后在思考明代战役可能在历史书上一笔带过,或者没有提及,往往不能反映全部的战斗过程。随手记了一点笔记,没有整理。1.美军供给 坦克 越野车 卡车 C47运输机 B26轰炸...
评分黄仁宇的第一本书,讲述1943到44年中国驻印度军反攻缅北的战役。黄是作为一线战斗兵员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作为“业余新闻记者”描述他亲眼所见。真正的战争,战车攻击、飞机轰炸、负伤、炮兵战斗,读来历历在目,如在昨天。黄仁宇自述,整个写作过程,郑洞国副总指挥(美国史迪...
评分历史书读多了,突然发现那些耳熟能祥的作者的经历也串联起来。让我们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原来黄仁宇曾是郑洞国的副官,也正是在郑的帮助下,黄可以在战后飞赴美国求学。众人一定有疑,多数人是被周围人影响,抗日之后身不由己的卷入内战,但黄虽然长期军旅,却决然而去...
图书标签: 黄仁宇 回忆录 抗战 驻印军 缅北 歷史 抗日 缅甸
這是黃仁宇先生的第一本書。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抗戰時期的戰地報告,是記錄中國抗日遠征軍在緬北進行會戰的實錄,也是研究緬北戰爭的第一手歷史資料。
本書從中國部隊進入緬北地區保護「東京路」開始,以記事的方式描述了一幕幕感人的戰鬥場面。作者親身經歷了這場戰爭,以最切身的角度記下了這場戰爭的各種實況,非常珍貴。
前后文风差异之大,可见黄先生的生活转变之大
评分戰場見聞
评分豆瓣里常见的“今人苛责古人”,没想到在对黄仁宇处女作的评论里也有这种SB,文艺青年(伪)不懂时代不懂战争,就别一天天的装13了好么?你觉得前进200码就牺牲了两条人命不值得,可战争里反复争夺一块阵地的事儿多了去了,只看到距离没看到胜利。
评分生动的战地报道集,日后黄河青山中许多战场故事,在这里都有描写。黄仁宇真是个爱动的家伙,战车突击他要去,俯冲轰炸他也要凑热闹。
评分戰場見聞
緬北之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