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林(1919~2009),原名勞祖德,生於浙江省鄞縣。1975年曾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參加曆史文獻的整理,他用瞭13年時間完成230萬字《鄭孝胥日記》的點校。此外,榖林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是,他長期擔任《讀書》雜誌義務校對、義務編輯及義務評論員。著有《情趣 知識 襟懷》、《書邊雜寫》、《淡墨痕》、《書簡三疊》等幾部散文作品
《上水船集》分甲乙兩冊,匯編榖林先生未收入《情趣·知識·襟懷》、《書邊雜寫》和《淡墨痕》的文章,共計一百七十二篇。作者說:“上水船乃吾鄉俗語,意謂雖費盡力氣,終究寸遲尺滯,不能速達也。蓋喻作者之拙鈍而已。”
發表於2025-02-07
上水船甲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正值十年動亂結束未久。由於文化革命期間除馬恩列斯毛之外,大量書籍被列為“四舊”或劃為“毒草”,要麼受到封存,要麼化為紙漿,要麼遭罹焚毀。這場運動波及全國各個角落,天涯海角,無遠弗屆,可以想見當時無書可讀的狀況。雖經十一屆三中全會撥...
評分多為談書類文章,雖然談及的書目較冷僻,但是字裏行間可以看齣老人讀書細緻認真,讀後有不少思考。尤其是其中很多對於編輯、書市的諫言,在如今看來也並不過時,值得引以為鑒。另,作者不愧是上為知堂粉,下和止庵交好,都是文抄公。尤其是書話考證類文章,和止庵倆人正是一個...
評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正值十年動亂結束未久。由於文化革命期間除馬恩列斯毛之外,大量書籍被列為“四舊”或劃為“毒草”,要麼受到封存,要麼化為紙漿,要麼遭罹焚毀。這場運動波及全國各個角落,天涯海角,無遠弗屆,可以想見當時無書可讀的狀況。雖經十一屆三中全會撥...
評分多為談書類文章,雖然談及的書目較冷僻,但是字裏行間可以看齣老人讀書細緻認真,讀後有不少思考。尤其是其中很多對於編輯、書市的諫言,在如今看來也並不過時,值得引以為鑒。另,作者不愧是上為知堂粉,下和止庵交好,都是文抄公。尤其是書話考證類文章,和止庵倆人正是一個...
評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正值十年動亂結束未久。由於文化革命期間除馬恩列斯毛之外,大量書籍被列為“四舊”或劃為“毒草”,要麼受到封存,要麼化為紙漿,要麼遭罹焚毀。這場運動波及全國各個角落,天涯海角,無遠弗屆,可以想見當時無書可讀的狀況。雖經十一屆三中全會撥...
圖書標籤: 榖林 書話 隨筆 散文隨筆 文學 散文 中國 上水船甲集
還是《書邊雜寫》好
評分還是《書邊雜寫》好
評分本書應成書在文革後不久,文壇在左傾主義控製之下,但文中有很多至今看來都不過時的觀點,值得細品。
評分每天上下班在地鐵上翻讀。作者是一個對文字有潔癖的人,內容涉及八十年代圖書齣版發行情形,令人想起當年。。。
評分的確是好文章。
上水船甲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