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林,夫妻,姓名隐,居北京,律师行业,曾分别在社科院、人大、北大负笈求学,业余皆好搜罗民国文人掌故逸事,遂合著此书。但愿终有一日,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发表于2025-02-25
细说民国大文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天涯看过,很长,看了几页后来就忘看了。之后再上了次煮酒,发现已经成了一个大贴,最终花了足足一个月看完,不知今夕何夕。需要说的是,它减少了我洗澡N次,喝酒N回,泡妞N个,打炮N次,在此愤愤记之。 将民国文人好玩逸事搜罗到极致,并且做到了书下有书,话中有话,鉴于...
评分1. 觉得除了梁启超和赵元任,另外几个大家都是很有一番“执拗古怪”脾气的,或许非这样难以真正独立思考,自成一派 2. 对于几位大家来说,天赋勤奋是必须的,天时地利人和同时也不可少 3. 在那个年代,大学问家们的生活尚且困顿如此,何况普通人。幸运于没有生活在兵荒马乱或...
评分可能由于是帖子汇集而成的原因,前后联系不紧密,比较拉杂,像是一个个小轶闻的集合体。本来只能打四星的,但作者用心介绍了这些国宝级大师,对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也算是功德无量(现在的砖家叫兽看了不知道会不会汗颜,真正的大师是啥样的,看看这个书吧),加星一颗,...
评分其实我都忘记了。书中人物、细节、轶事…… 一年前的追读,用得上废寝忘食形容——恰好是失业期,有大把时间,也多亏它,扭转了我的视线,在最低迷的阶段不曾于沉沦中没顶。所以,比起买书读的读者,我更应该写一段吧,因为参与其中。 其实我都忘记了。书中人物、细节、轶事…...
评分喜欢黄侃和章太炎的狂狷不羁,羡慕陈寅恪和赵元任的博学强识,哀叹吴宓和刘师培的移情不自知。不论如何,总是会被这些文人的风采学识所折服。 本书通盘概括了文人的一生,可以参照本书阅读相关文人编撰的书籍。本人观点,观读此书,不必太过细致。
图书标签: 民国 历史 文人 传记 逸事 民国文林 文化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国学卷单列十位国学大师,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八卦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们: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自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些民国日期有趣的人和让人感叹的年代。
评分看到钱穆在建国后做了很多研究,感慨其他一些当年留在大陆的人会不会深深懊悔自己的决定。可看到陈寅恪晚年在双目已盲的情况下,仍然著作等身,觉得环境很重要,但个人仍然是自己小宇宙的核心。 这些大师们对学生对学问很多都抱有极高的热情,比如黄侃对读书的认真圈点、坚持完成每日功课;钱穆规定自己刚日诵经,柔日读史,自学成才;梁启超也同样是治学甚严,对自己要求极高(虽然是追求速成,常常不求甚解)。 最后很有趣的是梁启超对革命、改良、中国出路等问题左右摇摆的观点,大约当时的革命形势确实太复杂,需要深入的思考公民与国家、中国与西方、封建帝制与新式革命等等的关系。 缺点:最早是天涯连载,像是做文献回顾,把相关的文献整合到一起,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另外轶事很多,但学术讲得不多。
评分我觉得这书不错,天涯体,除了有点左倾。偶尔。
评分民国文人八卦爱好者
评分对于这一批人真是应了“寿则多辱”,存留到文化大革命,民国末期不肯去台亦没有去到香港!
细说民国大文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