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发表于2025-04-11
留德十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其实,最初读《留德十年》是因为想要留学的冲动,在查找留学纪实书籍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如今的留学书籍,要么是一味地撺掇人花大洋出国留学,要么是发牢骚,像这样平实而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故事和书籍已经不多见了。 读了此书后,发现历史竟是如此地相像——此书中的故...
评分 评分二月Kindle读书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就如一月读完冯唐的《三十六大》,这些书都是我利用上下学坐地铁的时间读完,暂且看来也基本保持了一月一到两本的节奏。 一月没来得及写感想(谈不上叫书评,只作读后感),因为自认为读完《三十六大》对冯唐有了新的认识,想构思...
评分首先说一下算不得书评,主要是我来德国的一点点感悟。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回顾1935年到1945年赴德留学的经历。用季先生的话说即“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我写自传,只写事实”。全书用语平实,感情深厚,年过七旬的老人娓娓道来独自一人在战乱之时异国求学的历史...
评分直接把自己发在数典的文搬过来…… 《留德十年》是季老的回忆录,可能学生时代牵涉政治甚少,此书情感更为真挚,季老在德经历了二战,经历本已丰富,读来也能见到当时纳粹德国生活中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就这一点便值一读。季老的文字,我觉得只能视为平易,还欠文采。但是此...
图书标签: 季羡林 德国 回忆录 传记·回忆 传记 随笔 散文 中国文学
本书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 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
很小的書,幾天瑣碎的時間便讀完了。近來生出留德的想法,於是來翻翻老前輩的回憶。季羨林的文筆尚好,但也沒有到令人欣賞的地步。比起郁達夫,還差得遠。特別嚮往在老派的德國大學裡,和教授做學問的場景。勤勤懇懇一對一地唸一學期梵文,在如今的中國和美國,是太難做到了。讀語言如學游泳的比喻,也十分妥貼。行文中常常引用的詩賦,也可以看出當年學子的國學基礎,確實比現在高不少。讀完此書,感覺季並非超越性很強的人,不過著實對他有了興趣。可再讀《清華園日記》與《牛棚雜憶》。
评分在哥根廷学习吐火罗文,历经二战全程,作者身处法西斯国家,却觉然战争之平静。生活艰苦,作者对身边之人的情感强烈异常,对祖国更是倍加思念。但对妻儿稍纵即逝的情感表达,是否是今日儿子对其大肆批判的点呢?
评分季老这样的才华,在惜才的德国真是“香饽饽”了。无论是传道授业多年的导师、不辞辛苦为他打博士论文的邻家千金、待之如母亲的房东太太,还有在瑞士认识仅几周的克恩教授等皆想劝之留下,也侧面反映了季老待人真诚、爽朗的性格。离开哥廷根时,他内心的复杂与不舍也令人心生感动。人啊,在历史中真的太渺小了,季老陪着德意志人民饿了三年的肚子,千辛万苦辗转回来“心心念”的祖国,不多久又被关牛棚,依然能笑谈人生,何等气度啊!
评分对季老的学术精神十分佩服 不过对他的性格实在无法认同。浓浓的凤凰男气质 德国倒是这么多年 没有什么变化的感觉。
评分在哥根廷学习吐火罗文,历经二战全程,作者身处法西斯国家,却觉然战争之平静。生活艰苦,作者对身边之人的情感强烈异常,对祖国更是倍加思念。但对妻儿稍纵即逝的情感表达,是否是今日儿子对其大肆批判的点呢?
留德十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