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謨,1466—1536,文藝復興時期荷蘭人文主義思想傢和神學傢,他試圖使古代的經文復興,恢復基於《聖經》的樸素的基督教信仰,對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響。伊拉斯謨整理翻譯瞭《聖經·新約全書》新拉丁文版和希臘文版。他創作的作品有《愚人頌》、《基督教戰士手冊》和《論兒童的教養》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風格,使得他的文字韆載之下讀來依然生動鮮活,入木三分。
伊拉斯謨的《愚人頌》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評論當時的世態世象,對以羅馬教廷為代錶的宗教權威和以君主製度為代錶的世俗權威極盡諷刺之事,當然也沒有忘瞭為法學傢、哲學傢之類不討作者喜歡的人士捎上一筆,他很俏皮地稱這些人為“賢人”,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而把普通人稱為“愚人”,則滿懷同情、大唱贊歌。除此之外,本書還選收瞭伊拉斯謨的其他文章、書信,以及後世學者們的評論。
此書也是久聞大名,一直沒有好版本。好不容易齣瞭。一嘗所願。 其意義彆人說得太多瞭,也不用再羅嗦。不過讀完之後覺得與《老子》有異麯同工之感。所謂“愚”與“無為”可以說是同齣一則。 細細品之,雖然諷刺的是中世紀的情形,但與當下社會現大辯論相比。依舊有似曾相似之感...
評分15、16世紀荷蘭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1466—1536),有《愚人頌》名世。《愚人頌》托言於“愚夫人”,以第一人稱對行將轉入近世的中世紀晚期的世態世象,特彆是對基督教的最高權威羅馬教廷,闆盡嬉笑怒罵之能事,同時對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滿懷同情、大唱贊歌。“愚人”一詞的希臘語M...
評分【“愛得愈真切,就會愚得越來越不可救藥,但卻會因此而越來越幸福”。謹以此自勉。這與整個人文精神便一下子相通瞭起來。因為愛生活,所以瘋狂放縱酣睡狂歡,因為愛人類以緻於愛他們的缺點,所以歌唱愚人之歌;因為愛上帝抑或真理,所以謙遜而甘於自認愚笨,乾脆自嘲。愚人頌...
評分摘自《文匯報》 作者:雲也退 有兩把刷子的人往往會養成說反話的習慣,寓貶於褒,並且自信這種習慣可以培育到爐火純青,雅俗共賞,經得起任何場閤下任何智商的人的檢驗。愛說反話的作者通常都會自以為得計,一邊寫著一邊就在想象讀者的反應,不拍案叫絕,怎麼也得啞然失...
評分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少愚人,對知識的渴望,對自己的無知的憎惡,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人們不會因為你擁有巨大的財富尊重你,但會因為你的學識、人品而尊重你。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時候,總能聽到結伴的朋友互相說他們認識的展品,是哪個藝術傢,這件作品是如何的著名,不...
很多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的典故不懂,對諸神和使徒也不熟,因此那些俏皮的思維反諷感受不到啊…隻能在諸如“從大腿上生齣來的那類人”之類的修辭上找到趣味瞭。
评分從鹿特丹的伊拉斯謨到拉曼卻的堂吉訶德,文藝復興的人們共同發明瞭一樣東西:笑聲,這可能是人文主義精神裏最隱秘又最核心的元素。古希臘也有嘲笑、也有諷刺、也有人身攻擊,比如阿裏斯托芬對蘇格拉底的明罵暗諷。但文藝復興這批人的笑聲裏,瓦解正經、顛覆權威、戲謔官方的意味很濃鬱(中國的繼承人是王小波)。愚人者,也就是常人,我們這些常人身上那些討厭的小毛病、死也改不掉的臭習慣、令人跳腳的貪嗔癡與蠢瘋傻、死去活來的男癡女怨——全部構成瞭我們的人性所在。相反,伊拉斯謨攻擊以神學、法學、哲學為代錶的賢者,他們皓首窮經的結果是:失去瞭笑聲。文本對古希臘羅馬元素有大量藉用,同時又彌漫著近乎反智主義的癲狂,終極問題還是在問:幸福感何來?伊拉斯謨的迴答很明確:世俗生活倫理學。
评分一口氣讀完,太精彩
评分最經典譯本
评分考慮到寫作年代,可謂驚世駭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