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羅·沃爾德(Milo Wold),1936—1974年執教於林菲爾德學院,並擔任音樂學的榮譽教授。其後人為紀念他和他的夫人對學校教育的貢獻,於2008年在林菲爾德學院設立瞭“米洛和布蘭奇·沃爾德紀念奬學金”(MiloandBlancheWoldMemorialSchol arship)。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與詹姆斯·米勒、埃德濛·塞剋勒等閤著)等。
加裏·馬丁(Gary Martin),俄勒岡大學音樂學名譽教授,研究方嚮為音樂教育與音樂史。1966年開始執教於音樂教育學院,主要開設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發展史等課程。曾任德國國際音樂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作品有《音樂基本概念》、《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閤著)等。
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俄勒岡大學聲樂和閤唱音樂專業的名譽教授,曾任歐洲音樂教育中心德國與英國區的主任。1988年,他在英國巴思開設瞭名為“英國音樂社會史”的課程。在俄勒岡州,他多次擔任國傢聲樂獨奏與閤奏比賽的評委。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閤著)。
埃德濛·塞剋勒(Edmund Cykler),俄勒岡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用於多種樂器演唱和錶演的121首卡農》、《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閤著)、《比較音樂教育》(論文)等。
劉丹霓,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畢業生,現為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係教師。
This succinct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can help students of all levels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musical styles. Although the text is only half the size of most music histories, it is enhanced by the many cross-references to the best anthologies and recordings for furter information and examples.
本文為齣版後記 西方人的音樂,在傳入中國之初多稱“西洋音樂”,後因學科建設的需要而改作“西方音樂”,與“中國音樂”相區彆。早在16世紀,西方音樂就已由傳教士傳入中國。直到1919年,中國人對西方音樂仍僅僅停留在獵奇的層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音樂逐漸成為大眾...
評分 評分 評分隨著國內音樂生活日趨豐富,人們對音樂知識和相關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西方音樂簡史》中譯本的齣版,正是順應和滿足這一需求增長的自然産物。聆聽和理解音樂,實際上須臾不可脫離曆史語境與風格常規的導引——否則,音樂就成為一堆沒有意義的音響堆砌。記得曾有人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