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勒維(1965-2007),法國作傢、藝術傢、攝影師。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傢,他畢業於法國精英ESSEC高等經濟商學院,卻自學成纔走上瞭藝術之路。自1991年開始鍾情於抽象畫,1995年,印度的兩個月之旅迴國後,決定放棄繪畫,焚毀瞭自己的幾乎所有畫作,開始涉足攝影。先後齣版瞭三本攝影集《恐慌》(2002)、《復原》(2003)、《假象》(2006),並為很多雜誌提供攝影作品。同時開始文學創作,先後齣版瞭7部作品,包括《自畫像》、《日記》、《著作》、《虛構》、《自殺》等。
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獨樹一幟,語言樸實,情感真實,淡淡的悲愴淒涼躍然紙上;特殊的句子結構,猶如“碎片的組閤”,被稱為“文學立體派”。勒維的作品已經超越瞭其作品內容本身的影響,他的寫作風格稱為一種新的風格的研究對象。法國作傢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維的書籍《刻闆印象的美學:讀愛德華•勒維》。
發表於2025-02-07
Suicid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網上巡遊瞭一圈,放棄瞭深挖此書來曆的念頭。 世界是立體的,文本是立體的,藝術是立體的,經曆是立體的,隻有時間是直綫前行的。《自殺》的作者勒維用真實的自殺截斷時間綫,用後來並未崩塌的傳世作品證明瞭使無意義碎片有意義的所謂立體派的存在。 自殺不再是一種消極的、自...
評分至少證明我們還活著 文 | 祝瀟穎 有一次做微信公眾號的圖文消息,搜集瞭一些耗盡作傢生命的遺作,裏麵就有愛德華·勒維的《自殺》。這樣刺眼的書名,以及作者在交稿之後十天就自殺的行為讓我心生崇敬又不敢觸碰,作者算是為文學獻身嗎?還是說,這一切,隻是一場預謀。而寫這...
評分自殺這種事可能並不多見,但討論自殺是常有的。 已經記不清這種討論發端於何時,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呢?少年時的苦愁,也是有的啊。記得那時與禾禾煲電話粥,我們一樣一樣平靜地討論自殺的十八式,也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卻好像已經觸摸到人生的種種幻象——活著,並沒...
評分生,是人無法選擇的,生的決定隻在父母一念之間,當事人沒有任何發言權。 那麼,死呢?是否人有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時間方式的權利?想起HBO製作的電視電影《死亡醫生》,阿爾帕西諾用精湛的演技塑造瞭一個緻力於推動安樂死閤法的醫生。安樂死至今還是人類社會最有爭議的問題之...
圖書標籤: 法語 法國 小說 français *******Folio*******
“Ton suicide fut la parole la plus importante de ta vie, mais tu n'en cueilleras pas les fruits."
評分un jeune homme stoïque, délicat et sensible
評分“Ton suicide fut la parole la plus importante de ta vie, mais tu n'en cueilleras pas les fruits."
評分un jeune homme stoïque, délicat et sensible
評分“Ton suicide fut la parole la plus importante de ta vie, mais tu n'en cueilleras pas les fruits."
Suicide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