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我依然记得当年从大学图书馆找到这本《金蔷薇》时候的惊喜。白色的封面上有一朵素描的玫瑰,钢笔字写就的“金蔷薇”三个字纤瘦秀丽,下面是那个让我心跳的名字: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还是要感谢刘小枫,从他那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我发现了这本书。我仍然记他在文中记载...
评分《金蔷薇》中写了一些文豪的八卦:安徒生对自己丑陋面容感到自卑;莫泊桑临死前对女粉丝心怀愧疚,因为她悲惨的命运与自己多少相关;福楼拜陷入无尽的修改难以自拔;契诃夫曾在澡堂里完成写作;巴尔扎克暴躁的性格,使得一名修女离开修道院去巴黎过上了新鲜的生活,其中的曲折...
评分看着你的眼睛,给你讲金蔷薇的故事,耳边自己的声音在空气的流动中变得渺茫。 我以为,我可以走进你心里。 金蔷薇的故事穿越时光百年,早已多少次听过,但是看到结尾处作者淡淡的说,对于一个作者来讲,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粒金粉,需要我们用心收集,才能打磨出幸福的金...
评分很特别,也很有趣。“即使最不重要的知识也能向我们揭示美的新领域”,“高明的审美力首先表现为分寸感”……获益颇丰。写作家回忆录(?)部分不是很喜欢,大概没读过其作品,莫泊桑跟左拉那个细节好好笑,可爱。另外,作者写景真的太好了!慧眼如炬,像什么被幼松针叶刺伤糊了满手的松脂,丸花蜂把淡紫色花朵压得垂在地上,鳞毛蕨叶子背面淡红色尘土一样的孢子……真是钻石般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呢。
评分“文学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现象”,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每一篇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证明了这句话,看得激动又温情,被书里无穷无尽的自然之美和文学之美吸引,从书里出来仿佛有了一双崭新的眼睛,从文学创作与生活的紧密结合里,能看到更多眼前生活的动人之处了。
评分很特别,也很有趣。“即使最不重要的知识也能向我们揭示美的新领域”,“高明的审美力首先表现为分寸感”……获益颇丰。写作家回忆录(?)部分不是很喜欢,大概没读过其作品,莫泊桑跟左拉那个细节好好笑,可爱。另外,作者写景真的太好了!慧眼如炬,像什么被幼松针叶刺伤糊了满手的松脂,丸花蜂把淡紫色花朵压得垂在地上,鳞毛蕨叶子背面淡红色尘土一样的孢子……真是钻石般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呢。
评分读者即视感太强了,思想没什么出众之处,虽然景物描写可圈可点。。。不知道该用什么精神支撑着读下去。。。丢先
评分唯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这本书,更适合在没有雷声的下雨天坐在窗前,目力所及之处是渐渐消隐的雨帘,天光闪烁,忽明忽暗,听着雨滴敲击在玻璃上的叮咚之声和地上哗哗的流水声,伴着这种自然音乐的节奏读——这或许就是小清新们用烂了的“岁月静好”吧。看了之后粉上普里什文和蒲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