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后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2003~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中日关系与中国政治、外交,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有论著《新中国的原点》和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出版。
发表于2025-01-22
战后中日关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2010年9月7日,中国东海钓鱼岛附近,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西北偏北约12公里的海域,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相撞,日方扣留我渔船及船长,中日危机再次爆发。这次事件是中日建交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伤疤。 从中国人的感情上来说,中国人是不会...
评分今时中日关系可以说是跌到了1972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刘建平先生的观点,这是周期性恶化理论的体现。刘先生的观点相当准确地抓到了习近平上台前的中日关系的规律,但是此一规律是否依然有效?按照书中的观点推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现今日本对中国...
评分因为“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关系再度恶化。事实上,中日关系从来就没有让人安心过,就像是怀揣着的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什么起因就会被点燃。对于中日关系,或许是应该认真反思了,它确如书中所总结的,时时呈现出“周期性恶化”。 这个问题是要追溯到建交的基础...
评分我总分不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仅是名称相似,更是都以严谨学术精神做事,同样的严谨详实为我们解译了“近世中国”之种种。 书中中心时间节点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各种民族情感最直接最复杂的时期,也全面解析了中日在战争...
评分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面的“不正常”历史(书评) 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表述中日关系的用语。中日人民友好,是中日关系的基调。这两个主调和基调,是研究者和学者们的主要论调,也是中国官方的一贯表态。 前段时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被撞、船员及船...
图书标签: 中日关系 历史 日本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外交史 刘建平 日本研究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多么契合啊,研究的角度真的很不错,所有反日的同学们都应该看看,不反日的更应该看看。
评分对从建国到中日建交之间这段时间中日关系的反思,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又决定将来,解铃还得从土鳖身上,今天它已有足够的力量,不该再延续过去的思路了。
评分弱国真的无外交,新中国建立之初真的是国际社会上的傻白甜
评分与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多么契合啊,研究的角度真的很不错,所有反日的同学们都应该看看,不反日的更应该看看。
评分刷新了我对战后中日关系的理解。本着‘‘弱国无外交’以及‘‘现代国家间交往和外交活动就是实力的较量和利益的交换’’等基本出发点,对新中国对日关系的研究和外交处理进行了细致梳理。一方面详细分析并且解构了所谓民间外交、人民外交的幻想,一方面也深入揭示了冷战大背景下美日苏对中方的立场和变化。这个过程,以意识形态的延安研究开始,伴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其中既有着基于一厢情愿的人民友好的期待和妥协,另一面也伴随着国家间实力乃至不同阵营间较量的妥协,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场景真是历历在目。可以说对过去几十年中日关系中中方的反思值得深省。总体论述充分,但有部分重复的段落,以及较为日式的长句表达。此外,语言立场的一边倒,反而让我对日本方面处理战后问题的论述有了兴趣,目前对这方面的论述仍然偏情绪化且单薄
战后中日关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