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英属印度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他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读书。接受了一套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特点的教育;1917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但因穷学生的背景备受歧视。
1921年,奥威尔没钱继续深造,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驻缅警察服役,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等人性中残暴的一面。1927年,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流浪生活。1933年,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发表处女作《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以后相继出版。《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等小说。1936年12月,赴巴塞罗那报道西班牙内战,奥威尔成为几千名国际志愿者中的一员,参加了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接纳了奥威尔的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斯大林下令消灭它,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被视为“狂热的托派分子”,受到严密的监控。后来,奥威尔将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写威《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共产国际一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谎言。1941年,奥威尔受雇于BBC从事有关战争的报道,1943年,任《论坛报》(Tribune)编辑。
1944年,奥威尔写了《动物庄园》,好评如潮。1948年,奥威尔写成了他的传世名著《一九八四》。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达到顶峰的可怕的社会。《一九八四》出版后不久,奥威尔因肺结核病逝。《一九八四》作为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而且标明为“内部读物”。
奥威尔:英国小说家。1903年1月23日生于印度。1917年入伊顿公学学习。1921年毕业,1922―1927年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任职。由于信仰原因,他在1927年离职回到欧洲,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居住,穷困潦倒,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36年在西班牙内战中参加政府的反法西斯战斗,身负重伤。以后思想开始右倾,转而鼓吹社会民主主义。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为政治讽刺小说《动物农庄》(1945)、《一九八四》(1949)。前者以寓言的形式嘲笑苏联的社会制度,后者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而《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
在这个世界上,少不了埋头苦干,不思索的人,他们不想这样,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同时在这个世界有人希望这一类“同胞”的存在。
评分严格来说,这是我的第一篇书评,想过好久,看完一本书,就写下自己的想法,但也到现在,才开始动笔。 不知道为什么,零零散散的,花了半个月才看完,笔记也是,不自觉的也有十几二十页。应该是人生中第一本看完整的散文集,实在惭愧。 先说说大致对作者的主观感觉。乔治奥威尔...
评分这是作者最为著名的小说,或者说政论文也是可以的,以前还没注意,这次突然觉查到作者分别采用了喜剧和悲剧的两种手法在这两部小说中。当然这也可能与作者的思想发展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关,总之是越来越悲观。 《动物农庄》是颇有些喜剧色彩,作者用动物农庄来影喻着共产主义思...
评分《1984》读后感 终于读完了,也该结束了。作为大学期间最后读的一本“大书”,《1984》实在不算一个太好的选择。 可我又能怎么样呢?我像是受虐狂一样去读这些让我受累让我沉重的书本,从受到了鹤立鸡群的启蒙开始,就仿佛走上了一条再也没有尽头的不归路。有读者说“心灵过...
评分一本记录着追求社会主义的血泪史,诠释了什么就是他们所谓的没有等级差别.请你记住这个世界,虽说平等,总有一些动物要高一等.
弄脏了,夜明珠不情愿送的。奥威尔气质好相投,自己整理思考和讲故事的能力太差,以后可以试着写些自得其乐的东西玩,也许有利于变得清楚一点
评分内有奥威尔散文集三卷。他看事情实在太清楚了。
评分先知
评分總有那麼幾本書,看完后抑制不住再讀一遍的衝動。PS:《一九八四》值得多讀幾遍。
评分: I561.15/2852-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