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逻辑》(2009)等著作。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在本书中,作者对最近一些年围绕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而且系统地提出了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书中的案例及数据十分翔实,论述严谨,介绍了中国现今关于土地问题存在的各种不同观点和主张,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分析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何种制度建设最具有可行性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地论证。作者认为不应该仅抽象地讨论土地权利与农民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深入到土地制度运作的具体语境和处境中,深入到土地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去,认真理解和体会地权的逻辑。
这本书很难被称作是学术著作 今日下午在教室翻完了这本书,当时没带任何通讯设备,我心中就一个冲动:晚上回去到豆瓣给这本书打一星。 规范的学术写作要求作者在遣词造句时须特别注意用语的简洁和克制,尽量避免以情绪表达代替论证的情况。尤其是要避免使用“其实”、“也就是...
评分久闻贺雪峰教授大名,曾在《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书中见苏力在脚注中向他致谢,又在很多地方看见他对“驻村调查”颇为执着,于是一直以为这位教授对于农村问题的理解应该很透彻,《地权的逻辑》也当是一本剖析农村土地制度的力作。可是想象是一回事,事实是另一回事。 如果评...
评分《地权的逻辑》这本书中给我最大震撼和启示的一个观点,是作者在第五章第五节所探讨的:农业和农民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发展农业未必能惠及农民,反而还有可能造成伤害。中国小农经济的结构,虽然和国外许多地方规模化农业生产比起来,显得更落后、效率更低,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
评分1 作者一直警惕农民中强势的部分形成食利阶级,担心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将“强势”农民混同为一般状况。然而维持现状,反对给沿海被占地农民更多政策倾斜就是好的?综合全书,作者一直是在考虑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的。所以“强势”农民利益被侵害就无所谓,解决办法被简单归为...
评分作者是有过很多农村实地走访调查经验的,然而这本书的写作态度却实在不敢让人苟同。书名里写着“逻辑”两字,可是整本书倘若认认真真读下来,自我的主观臆测与蛮横的所以然推理实在多到让人感觉不可理喻。这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对待学术的态度么??书名标榜着逻辑,真想问问...
略显啰哩八嗦
评分有替政府美化的嫌疑
评分书斋里的学者尤应慎言“三农”!
评分好啰嗦的一本书啊。不过确实值得一读。作者是一个认真且实践的农村问题研究者。尽管我不完全同意他的结论。但武断的私有化确实不能解决三农问题。谁能代表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评分这本书的定量和定性研究都有很大的问题。贺先生整本书的逻辑可以约等于”目前土地制度不能动,所以不可以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