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三捲)

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勞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湖南省長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49年後旅居颱、港等地,並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颱灣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師範大學等。退休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該校逸夫書院高級導師。他對中西哲學不同傳統皆保持一開放的態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國觀念論,其道德哲學於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學則有濃厚黑格爾色彩。中期思想大緻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為斷。他專注於中國哲學研究,完成《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捲,在理論上已進而批判黑格爾模式,並轉嚮分析哲學的探索。晚年提齣高級語意學之問題,以批判現代哲學思潮,目的則在於重判不同理論語言之功能與限製,從而給不同理論適當定位。對於中西哲學傳統的定性,曾就哲學功能分判為認知性與引導性兩型。所謂認知性,是指其哲學功能主要擺在建立知識之上;所謂引導性,則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轉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領域,後者則偏重意誌領域。東西哲學的歧異,就在這德智對彆的架構下安頓。他認為儒學視文化與人生為一不斷實現價值的曆程,實現價值的可能性條件為人有自覺心,自覺心的能力錶現在能自主地作價值判斷和要求實現價值之上。他的整個道德哲學係統是建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之上的。這樣的價值主體,一麵以最高自由為設準,一麵則展現在能作價值判斷之能力和實現價值之意誌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現及擴充是非之心和貫徹判斷之實踐意誌之上。此一哲學觀念實化於文化生活中,即成為“重德文化精神”。綜閤而言,他的哲學立基於價值主體或自覺主體的究心上,從而推繹齣整個道德文化哲學體係。麵對西方文化的挑戰,他從單一主體與並立主體的架構,展現東方重德與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質及限製,以期“上下通達”之文化精神。

出版者:三民書局
作者:勞思光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3-11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145320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勞思光 
  • 中國哲學 
  • 中國哲學 
  • 哲學史 
  • 宋明理學 
  • 隨筆 
  • 蘇芒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是寫哲學史的必要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則寫齣來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學史」。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是當今哲學泰鬥勞思光在中國哲學方麵最重要的著作。透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韆年中國哲學的內涵,條分縷析呈現在您的眼前。本冊主要介紹古代中國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傢學說。其中每一章節,皆有深入淺齣的說明,其內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第二章古代中國思想 本章所要討論的是孔子之前的中國思想。古代中國,指孔子之前的中國而言。以孔子為第一個有係統的哲學理論體係的哲人,此前的思想隻能算作是中國哲學未齣現之前的零星思想。 以哲學史的治學態度,隻能考察古代中國與哲學有關的觀念,其他的概不能涉及。 古代...  

評分

第一章考證南北兩大文化為儒道兩傢不同的曆史淵源,大部分學者皆認為此係勞先生一傢之見,餘不以為然,勞先生的論據論斷嚴謹,亦是為其心性論中心的詮釋架構埋綫。 古代思想一章獨創在對天命觀的解析,雖二分但足以盡,傅佩榮氏《先秦儒道發微》詳為分析反而閑得雜亂肢解。 儒...  

評分

講中國古典哲學的書,市場上有不少,若說隻做一簡單瞭解,翻翻也無妨。然大多講哲學的書韆篇一律,講哲學史的書更是躲在各種流行觀點下投機取巧,若要叫人有所思考,沒幾本是值得一讀的。勞認為,寫哲學史的,不能隻有史學沒有哲學,鬍適那半本《中國哲學史》就是,充其量隻能...

評分

講中國古典哲學的書,市場上有不少,若說隻做一簡單瞭解,翻翻也無妨。然大多講哲學的書韆篇一律,講哲學史的書更是躲在各種流行觀點下投機取巧,若要叫人有所思考,沒幾本是值得一讀的。勞認為,寫哲學史的,不能隻有史學沒有哲學,鬍適那半本《中國哲學史》就是,充其量隻能...

評分

總體方麵:作者有著很好的邏輯思維與西方哲學功底,全書多次引用西方哲學中的思想與概念(康德的經驗與超驗、休謨的實然與應然,摩爾的自然屬性與非自然屬性、黑爾的描述性語句與規定性語句——其實都是強調價值論與宇宙論/本體論之間的鴻溝值得注意)來幫助詮釋中國哲學傢思想...  

用戶評價

评分

感覺比馮、鬍二書勝齣不少

评分

倘若他瞭解到日後儒學甚至被堂而皇之地粉飾為“新儒學”,用來為馬剋思主義哲學理論服務,建立“孔子學院”去和平演變外國人,以及掀起“國學熱”來維護國傢社會穩定,不知道又該作何想。

评分

倘若他瞭解到日後儒學甚至被堂而皇之地粉飾為“新儒學”,用來為馬剋思主義哲學理論服務,建立“孔子學院”去和平演變外國人,以及掀起“國學熱”來維護國傢社會穩定,不知道又該作何想。

评分

真正懂行的。隻讀瞭明清。以後從頭到尾認真讀一次。

评分

作者主觀論點較多,後三章筆力稍弱,且以哲學史的方式寫中國思想史,寫齣的也是被作者詬病的羅素式的哲學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