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43岁时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发表于2024-12-22
巴黎圣母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拥有一个相当不同寻常的结局:爱斯美拉达被处死了,“大奸大恶”的克洛德副主教也死了,而卡西莫多呢,则没有办法带着他那丑陋的外表继续隐藏在巴黎圣母院的高塔之下,而是以决绝的“殉情”表露着他不为人知的爱恋。至于这一系列的死亡总让我...
评分小的时候,看书主要看故事,看情节,所以,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我几乎在半个小时之内就翻看完了:很简单,只看与情节发展有关的段落,忽略景物描写/不至关重要的背景介绍/作者的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我不感兴趣且与故事关系不大的人物,忽略所有能忽略的,直到只剩听故事所必需的...
评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说实话看完了这一整本书,对里面的那些正面人物没有多大感触,但是却对其所谓的反面人物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并认为他才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打开在教科书,里面是这么写的:艾丝美拉达多么多么的真善美,加西莫多是如何...
评分 评分可能是我不懂,所有评分都给副主教 没看全文前,我一直对女主跟加西莫多充满了好感和期待,毕竟是爱与美的代表,看完我只想吐槽! 爱丝美拉达不就是个无知的,只看脸看身份的绿茶么?!!!弗比斯是英俊的骑士,所以做什么她都能接受,明明是弗比斯害的她,就成了副主教的错,...
图书标签: 雨果 法国 外国文学 法国文学 小说 维克多·雨果 名著 巴黎圣母院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学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他,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奇情是奇情,但《巴黎聖母院》總是給我一種非常人工的感覺,手法的痕跡比較明顯,人物也比較符號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中也有許多思想討論造成了延宕,但終究是人物形象的一種表現。一對比,雨果自己的討論就顯得很突兀了(就像他的前輩拉伯雷一樣),短評有人說雨果啰嗦也是有道理的。
评分读完之后,非常伤感,不过翻译的很一般。
评分格兰古瓦在奇迹宫廷好汉们准备攻打巴黎圣母院时,曾对屠纳王说:“有时我一连几个小时注视着火花,我看见炉膛黑洞里面闪耀着星火,呈现出无数的东西。每颗星花也就是一个世界。”其实,克洛德、卡西莫多、爱斯美腊达、格兰古瓦,乃至孚比斯、古杜勒都是一颗颗星花。星花注定会消失,可星花中的世界却可永存
评分因为不懂法国不懂宗教不懂路易所以读起来很费力,但是角色设定真的优秀,贪婪懦弱虚伪奸佞卑鄙愚蠢,人性阴暗面全覆盖了
评分没有想象中好。前半部分太啰嗦了,人物塑造除了副主教还可以其他人都太单薄了,孚比斯就是单纯的花花公子,卡席莫多除了相貌以外着墨也太少了。并不喜欢爱斯美腊达,以至于最后对她的死没太大感触。
巴黎圣母院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