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作者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喜欢看闾丘露薇的东西,不管是她平时写的报道和评论,她管理的1510,或是刚刚由她接手的“走读大中华”。毫不避讳对这位战地玫瑰的欣赏,是因为从这个哲学系出身,半路出家的媒体人身上,我不仅看到了非科班背景却依旧可以追梦的可能性,更重要的,她的身上透着一种媒体人与众...
评分关注闾丘露薇多年,有很多原因。因为她是我的老乡(上海人),因为她是我的校友(复旦大学毕业),因为她学过哲学(我有一定的哲学情结),还因为我和属于一个年代。此外,我钦佩她的事业、她的责任感、她的为人。 虽然没有与她有过直接接触,但是从朋友那里了解了不少她的事情...
评分本书最让我称赞的地方在于作者尽管选取众多不同题材的热点新闻进行再报道,但全书思考的完整性却完全没有被破坏。相反,新闻素材不仅使其思考更流畅更具说服力,而且极具启示意义。作者的良苦用心其实仅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序《从记述到思考》,第一部分《偏见的形成》,第二部...
评分本书最让我称赞的地方在于作者尽管选取众多不同题材的热点新闻进行再报道,但全书思考的完整性却完全没有被破坏。相反,新闻素材不仅使其思考更流畅更具说服力,而且极具启示意义。作者的良苦用心其实仅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序《从记述到思考》,第一部分《偏见的形成》,第二部...
评分之一,媒体人的品质 说起记者,就想到了在江西的经历。 2010年夏天,有个电视台的记者在三联学校要求采访一个曾经被拐骗进入了盗窃团伙,现在改邪归正来读书的聋哑人。 当时经过和学校以及当事人的沟通,加上电视台的人信誓旦旦说会打马赛克前提下,我们安排了采访。 到了快播...
一个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的媒体应该怎样?反正不是CCTV那样~
评分闾丘姐姐…
评分媒體人特有的敏感與洞見
评分偏见的产生源自资讯的缺乏。“我们要警惕,资讯缺乏往往导致偏见,而带着偏见的思考以及跟随而来的辩论,往往会导致争吵甚至分成敌我”。所以,敞开胸怀,试图给予更多的观点在你的脑子里生存的可能性,切勿保守成见。
评分已有签名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