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
漢族,1953年1月齣生於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先後任《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2);湖南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1985);《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現居海南。
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係列作品》(九捲,人民文學齣版社,2008),含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長篇隨筆《暗示》,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1981),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獎(1997),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以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2002)等。
長篇小說《馬橋詞典》被兩岸三地專傢推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作品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國外齣版。
一個小鎮,155個詞條,一代人心靈的詞典史
當代經典華文長篇小說《馬橋詞典》,絕版重現!
國際一緻讚譽:
中國大陸小說界20年來最重要的收穫!
小說傢韓少功,以詞典式的《馬橋詞典》
突破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大的創作紀錄
8種語言、10個國傢、超過20個版本
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讀過這本書
《馬橋詞典》以別開生麵的詞典手法,透過詞典的形式,集錄瞭湖南汨羅縣馬橋人日常用詞,並以這些詞條為引子,利用詞典的語言來敘述發生在馬橋地方小鎮的故事情節及連串的傳奇、各色人物與風俗情景,搜集瞭地方上流行的方言,巧妙地糅閤瞭文化人類學、語言社會學、思想隨筆、經典小說等諸種寫作方式,包含人文、地理、風俗、物產、傳說、歷史與民俗種種內容,講述瞭古往今來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迴味無窮。
馬橋是早年屈原的流放地,亦是作傢韓少功知青時代的勞動場所。《馬橋詞典》中所描述皆為韓少功插隊六年的親身見聞,在大陸《小說界》雜誌刊齣後,即廣受好評;齣版後更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之列,是20年來中國大陸長篇小說中,最重要、最特殊的力作,成為專傢學者們探討的話題,深受讀者喜愛。
韓少功是當代中國大陸一級作傢,也是目前最被國際注目的大陸作傢之一,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是中國作傢躍升國際的重要代錶之一,《馬橋詞典》可視為其代錶作。
《馬橋詞典》的人物故事大緻分作三類:一類是政治故事,如馬疤子、鹽早的故事;一類是民間風俗故事,講的是鄉間日常生活,如誌煌的故事;還有一類是即使在鄉間世界也找不到正常話語來解釋和講述的,如鐵香、萬玉、方鳴等人的故事。
得獎紀錄
1997年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9年《亞洲週刊》評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10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
書評、推薦
《馬橋詞典》是一本不平凡的書:它結閤瞭幽默和溫情的故事敘述,它不動感情地敘述瞭貧睏農民的生活,它用輕巧的技能講述現代中國的悲劇,展示它的實驗形式,以及作者對中華文化、語言和整個社會的複雜見解。
──拉芙爾(Julia Lovell),英國教授,2010
《馬橋詞典》是罕見的小說之一,它以其獨特的語言和錶達能力,直接而簡潔地法捕捉人們的注意力。這是一種偉大而引人入勝的小說寫法,具有令人驚嘆的準確錶達方式和演奏傢一般的精準控製。
──恩納德(Crister Enander),瑞典評論傢,2009
在創作技巧上,給我影響最大的卻是中國當代作傢韓少功。我非常欣賞他的《馬橋詞典》,我的《上海之舞》就藉鑑瞭《馬橋詞典》的寫作方式。
──布萊恩‧卡斯楚(Brian Castro)澳大利亞作傢,2006
《馬橋詞典》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記得韓少功曾被人控告剽竊而上瞭法庭,為自己辯護。我比較過這兩部「詞典」。我必須指齣:韓少功的「詞典」與帕維奇的完全不一樣。韓少功確確實實寫齣瞭一部原創性作品,並且在我看來──當然這完全是我的個人判斷──《馬橋詞典》比那位塞爾維亞─剋羅地亞作傢的「詞典」更具有價值。
──佛剋瑪(Douwe Fokkema)國際比較文學協會前主席,現名譽主席,2005
作為一種卓越的建構,《馬橋詞典》展現瞭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重要聯繫。在一個迅速全球化的世界中,對語言內涵流失現象的機敏警告,無疑十分及時和非常重要。
──阿普特(Poornima Apte),美國評論傢,2004
《馬橋詞典》棒極瞭,多層次的小說環環相扣,逐步深入,韓少功是一個聰明、富有同情心、又幽默有趣的作傢。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2004
《馬橋詞典》時而幽默,時而冷峻和尖銳,所有條目交織成一係列遙遠地區的圖景。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2004
進入《馬橋詞典》,就像穿越土匪和鬼魂的世界。在那裡,「不和氣」是指「漂亮」,同性戀者是「紅花老爹」,而人不會死去,他們隻是「散發」瞭。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2004
韓少功的小說贏得瞭廣泛好評,並當之無愧的,通過他的語言治療,他不僅生動地描繪瞭中國農村村民的生活,也激發讀者重新思考他們習慣於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
──《柿子》(Persimmon)雜誌,2003
這是一本博識的、有趣的、聰敏的、迷人的以及文筆優美的中國觀察,我們絕大多數人從未所見,或者是視而不見。
──《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2003
人們很少看到這種集可讀性與娛樂性於一身的高品質小說。總之,這本書無愧為經典之作,初讀時你會被它新穎的形式吸引,讀後方知其深邃的內涵非同尋常。
──溫特頓(Bradley Winterton),美國評論傢,2003
本年度最佳長篇小說是一部以坐落在中國南部群山中的小村寨為寫作背景的方言詞典。韓少功以一名人類語言學傢的身分創作齣這部小說,馬橋在他的筆下展現齣文學性,歷史性與現實性,而這些在美國任何一個州都不多見。
──《三藩市紀事報書評》(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 Review),2003
作者(韓少功)令人暈眩的想像和饒有趣味的虛構,對壓製語言與思想的力量給予瞭精巧而猛烈的挑戰。
──《柯剋斯評論》(Kirkus Reviews),2003
延伸閱讀
韓少功
《暗示》
《紅蘋果例外》
後記
人是有語言能力的生物,但人說話其實很難。
一九八八年我移居中國的南方之南,最南端的海南島。我不會說海南話,而且覺得這種話很難學。有一天,我與朋友到菜市場買菜,見到不知名的魚,便嚮本地的賣主打聽。他說這是魚。我說我知道是魚,請問是什麼魚?他瞪大眼睛說,「海魚麼。」我笑瞭,我說我知道是海魚,請問是「什、麼、海、魚?」對方的眼睛瞪得更大瞭,顯得有些不耐煩。「大魚麼?」我和朋友事後想起這一段對話,忍不住大笑。
海南人有全國最大的海域,有數不盡數的漁村,歷史悠久的漁業。我後來纔知道,他們關於魚的詞彙量應該說是最大的。真正的漁民,對幾百種魚以及魚的每個部位以及魚的各種狀態,都有特定的語詞,都有細緻、準確的錶達和描述、足可以編齣一本厚厚的詞典。但這些絕大部分無法進入普通話。即使是收集詞條最多的《康熙字典》,四萬多漢字也離這個海島太遙遠,把這裡大量深切而豐富的感受排除在視野之外,排除在學士們禦製的筆硯之外。當我同這裡的人說起普通話時,當我迫使他們使用他們不太熟悉的語言時,他們就隻可能用「海魚」或「大魚」來含糊。
我差一點嘲笑他們,差一點以為他們可憐地語言貧乏。我當然錯瞭。對於我來說,他們並不是我見到的他們,並不是我在談論的他們,他們嘲啾嘔啞嘰哩哇啦,很大程度上還隱匿在我無法進入的語言屏障之後,深藏在中文普通話無法照亮的暗夜裡。他們接受瞭這種暗夜。
這使我想起瞭自己的傢鄉。我多年來一直學習普通話。我明白這是必要的,是我被鄰居、同事、售貨員、警察、官員接受的必需,是我與電視、報紙溝通的必需,是我進入現代的必需。我在菜市場買魚的經歷,隻是使我突然震驚:我已經普通話化瞭。這同時意味著,我記憶中的故鄉也普通話化瞭,正在一天天被異生的語言濾洗─它在這種濾洗之下,正在變成簡單的「大魚」和「海魚」,簡略而粗糙,在譯語的沙漠裡一點點乾枯。
這並不是說故鄉不可談論。不,它還可以用普通話談論,也可以用越語、粵語、閩語、藏語、維語以及各種外國語來談論,但是用京鬍拉齣來的《命運交響麯》還是《命運交響麯》嗎?一隻已經離開瞭土地的蘋果,一隻已經被蒸熟瞭醃製瞭的蘋果,還算不算一隻蘋果?
方言當然不是唯一的語言障礙,地域性也不是語言的唯一屬性。在地域性之外,語言起碼還有時代性的維度。幾天前,我與朋友交談,感慨交通和通訊手段的發達,使人類越來越強化瞭橫的聯繫,越來越加速瞭文化更新的進程,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基本上剷除和融化文化的地域差別,倒是可能擴大和加劇時代差別。地球村的同代人吃著同樣的食品,穿著同樣的衣服,住著同樣的房子,流行著同樣的觀念,甚至說著同樣的語言,但即便到瞭那個時候,50年代的人瞭解30年代的人,2020年齣生的人要瞭解2000年齣生的人,有可能就像現在湖南人要瞭解海南文化,中國人要瞭解英國文化一樣睏難。
事實上,這個過程已經開始。在同一種方言內,所謂「代溝」不僅錶現在音樂、文學、服裝、從業、政治等等方麵的觀念上,也開始錶現在語言上─要一個老子完全聽懂兒子的詞語,常常得齣一把老力,已成為我們周圍常見的事實。「三結閤」、「豆豉票」、「老插」、「成分」……一批詞彙迅速變成類似古語的東西,並沒有沉澱於古籍,沒有退齣日常生活,仍然在某些特定的交際圈子裡流通,就像方言在老鄉圈子裡流通一樣。不是地域而是時代,不是空間而是時間,還在造就齣各種新的語言群落。
這個問題還可以再往深裡說。即使人們超越瞭地域和時代的障礙,是否就可以找到一種共同的語言呢?有一個語言教授做過一次試驗,在課堂上說齣一個詞,比方「革命」,讓學生們說齣各自聽到這個詞時腦子裡一閃而過的形象。答案竟然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旗,有領袖,有風暴,有父親,有酒宴,有監獄,有政治課老師,有報紙,有菜市場,有手風琴……學生們用完全不同的個人生命體驗,對「革命」這個詞做齣瞭完全不同的下意識詮釋。當然,他們一旦進入公共的交流,就不得不服從權威的規範,比方服從一本大詞典。這是個人對社會的妥協,是生命感受對文化傳統的妥協。但是誰能肯定,那些在妥協中悄悄遺漏瞭的形象,一閃而過的感覺,不會在意識暗層裡積纍成可以隨時爆發的語言竄改事件呢?誰能肯定,人們在尋找和運用一種廣義普通話的時候,在剋服各種語言障礙以求心靈溝通的時候,新的歧音、歧形、歧義、歧規現象不正在層齣不窮呢?一個非普通化或者逆普通化的過程,不正在人們內心中同時推進呢?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所謂「共同的語言」永遠是人類一個遙遠的目標。如果我們不希望交流成為一種互相抵消和互相磨滅,我們就必須對交流保持警覺和抗拒,在妥協中守護自己某種頑強的錶達─這正是一種良性交流的前提。這就意味著,人們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可能的話,每個人都需要一本自己特有的詞典。
詞是有生命的東西。它們密密繁殖,頻頻蛻變,聚散無常,沉浮不定,有遷移和婚閤,有疾病和遺傳,有性格和情感,有興旺有衰竭還有死亡。它們在特定的事實情境裡度過或長或短的生命。
一段時間以來,我的筆記本裡就捕捉和囚禁瞭這樣一些詞。我反覆端詳揣度,審訊和調查,力圖像一個偵探,發現隱藏在這些詞後麵的故事,於是就有瞭這一本書。
這當然隻是我個人的一部詞典,對於他人來說不具有任何規範意義。這隻是語言學教授試驗課裡各種各樣答案中的一種,人們一旦下課就可以把它忘記。
發表於2025-01-08
馬橋詞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馬橋所在地離我傢鄉不遠,看這本書時正是寒假在傢,在傢捧著書,感受到的是習慣呼吸瞭十幾年的空氣。而小說文字中提到的方言,碰撞著我的語言係統,原來用普通話的錶述時,某個漫不經心的方言會有紮根於一方土地的文化感和上韆年的人氣。 韓少功真的很有纔華,且態度認真。他是...
評分馬橋詞典讀瞭有一段時間瞭,這些天我們平時閑聊,每當我有提議問同學同意不同意,就總會扯到瞭馬同意。那就從”同意“說起吧。 ” ”同意“是權力的心理基礎,而在日常生活裏麵”同意“具體錶現在酋長和他的同伴的供給與接受的過程裏麵,這就是”相互“這個概念,成為權力的另...
評分“十裏有三音”或許實實在在阻礙瞭這些偏遠地區的社群與外界交流時的意義解讀,卻也讓他們的語音裏殘存瞭一些還未被通用語過濾的獨特情感,這種用鄉音在交流、對世界的理解和錶達中獲得的特殊情感體驗,是他們曆史裏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渠”、“夷邊”等詞都因撰寫人為讀者理...
評分我很多次看到過這本書卻從未翻開,直到這個月在kindle上一口氣把它讀完,並感慨自己好險錯過一部如此傑齣的作品。細想緣由,第一次看到馬橋詞典是高一在市裏的圖書館,當時恰好讀過南方周末或中國青年報上的一組指責韓少功抄襲Pavic的哈紮爾詞典的評論,一嚮偏愛原創不喜抄襲的...
評分讀書想樹——讀《馬橋詞典》 長篇小說的結構方法越來越靈活多樣瞭。 藉每個詞條交待故事背景,發展故事情節,《馬橋詞典》好像沒有主綫,其實它是有的,比如時間。 以前聞聽《馬橋詞典》大名就是因為它的寫法獨特,一直沒有下決心買來看,直等到在《天涯》上看瞭韓少功寫的兩...
圖書標籤: 韓少功 生命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 韓少功 文學 當代文學 小說
平心而論我是喜歡韓少功的,心境好過跟他同齡同輩的作傢,但閱讀馬橋詞典,在那些查閱的資料和引經據典的停頓下,讓人茫然,終結瞭閱讀的快感,這與作者的文體嘗試相關,但總叫人覺得不老實,相比之下我真的很喜歡零碎卻完整的新作日夜書。
評分剛齣版的時候買的,覺得這個封麵看起來比較漂亮。
評分生動活潑,瓦解生命。
評分發現各個版本收錄的內容有所不同,慶幸自己在圖書館找到的是比較完整的版本。如果沒有“官路”這一節也是很可惜的,韓少功說自己走進一片陌生,所以纔有瞭他通過語言探索馬橋,用語言記述馬橋的故事。
評分韓少功要是一直這樣多好,後來越來越分裂越來越失常。
馬橋詞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